九年级11月语文复习卷(二)
卷Ⅰ(每小题3分 共30分)
一、 基础积累(2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殷红(yān) 摇曳(yè) 箴言(zhēn) 人迹罕至(hàn)
B.亘古(gèng) 拘泥(nì) 麾下(huī) 坦荡如砥(dǐ)
C.翘首(qiáo) 锃亮(zèng) 洨河(xiáo) 深恶痛疾(wù)
D.告罄(qìng) 蓦然(mò) 拮据(jù)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溜达 端详 锐不可当 正襟危坐 断章取意
B.落第 谰语 前仆后继 吹毛求疵 巧妙绝轮
C.云宵 帷幕 眼花缭乱 名副其实 鸠占雀巢
D.狼藉 烦躁 桃代李僵 走投无路 铤而走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中学生不是一代天骄,不是风流人物,我们是一群用勤读改变命运的少年人。
B.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是去追求一些花哨的文辞之美,作文提高就只是枉然。
C.秋天,校园里的桂花树开花了,一阵风吹过,桂花轻轻地摇曳,散出迷人的清香。
D.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怀抱着国旗走上升旗台的男女护旗手,步伐整齐,身姿娉婷。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我们思源实验中学的校园,是一片让我们可以安静读书、提高成绩、完善自我的成长乐土。
B.防控疫情期间,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坚守岗位,认真工作,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C.通过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让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标准。
D.积极追求进步,自愿加入共青团,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同学努力的目标,奋斗的源泉。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
B.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
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
上去显显身手呢?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②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
③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相传。
④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
⑤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③②⑤①④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词,这种文学体裁,盛行于宋代,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也称“长短句”。
B.范仲淹,字希文,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醉翁亭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C.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品有《光的赞歌》等。
D.新诗产生于五四运动之后,它打破古体诗格律的限制,运用白话,生动自由。
二、阅读《醉翁亭记》,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茂盛的样子
B.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筹:喝酒用的酒杯
C. 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好的树木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记述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烨然若神人。
B.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 山间之四时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
10、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采用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由远到近的写作方式,介绍了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第二段通过朝暮、四时之景的无穷变化,来抒发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快乐心情。
C. 第三段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的场面描写,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D. 太守醒能述以文的原因:一是爱好文学,闲来无事而作;二是借助文章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Ⅱ卷(共120分)
一、(27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我爱这土地》)
(2)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3)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6)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生事物无比美好,总会替代旧的事物,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 , 。”
13、阅读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2)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3分)
14.综合学习实践。(6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琴瑟谐和”,等等。某校九年级(2)班将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九(2)班定于5月6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和为贵”的座谈会,班上将邀请省级名师李老师参加,请你向李老师写一封邀请函。(4分)
15、名著(2分)
《我爱这土地》选自《 》,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和“太阳”。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诗人。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6~20题。(18分)
樟树下,外婆家
朝 颜
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已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入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要拿去卖钱的,不舍得自己吃。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总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们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儿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注]第一村”的旗帜。
⑧几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开展,短短的时间内,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勇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奈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⑨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⑩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的香气。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婆,周身浸透绿意。
(选自《民族文学》2020年第8期,有删改)
【注】扩红.扩大红军的力量
16.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4分)
①
②樟树下的红色故事。
③
1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4分).
五十六棵老樟树,……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18.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3分)
19.第⑩段画线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品析这样表达的妙处。(3分)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婆,周身浸透绿意。
20.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地方政府拟将欧阳汝明家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请你为该景点写一段导游词。不超过100字。(4分)
.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1--24题。(15分)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背书
王中中
①背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②是为了炫耀?为了卖弄?为了提升朋友圈格调?还是为了赢得背诵比赛冠军?都不是。
③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④由于印刷术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在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一个人一辈子接触的书屈指可数。因为书太少,那就只能拿记忆力来辅助补偿,古人的背诵潜能也就这样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⑤相传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因为触怒汉武帝而很担心《史记》的传世问题。为了确保《史记》能够流传下去,司马迁除了写书、抄书、自制副本外,还硬是让自己的女儿背下《史记》全篇以防万一。能对《史记》倒背如流的司马迁的女儿,可能是史上最早的“移动图书馆”。
⑥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近现代很多很多文学大家也是通过在少时大量地背诵名篇,才有雄厚的文字根基。
⑦写出“激流三部曲”的巴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有一部《古文观止》。这200多篇古文可以说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巴金本人亦说很感谢那位强迫他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
⑧“虽然我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写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巴金说。
⑨自由撰稿人钟宿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死记硬背”,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也不能完全指望人们的自学能力,而这就是基础教育的作用。“你可能暂时理解不了,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回来感谢这种教育的。各国的文艺教育不都是这样吗?”钟宿说,等一个人真正看懂《哈姆雷特》时再给他看已经太迟了。
⑩离开学校之后,它对于经典文本有个再发现的过程。毕业旅游时钟宿去了西北,站在玉门关前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青海长云暗雪山”的震撼。
11文学有这种力量,可以让人超脱眼前。
⑫已经当了三年初中语文老师,今年开始肩扛班主任重任的勤劳园丁麻友,最喜欢的古文是《项脊轩志》。“我对《项脊轩志》印象特别深刻,是因为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第一次给我们激情朗诵的时候把自己读哭了。”当时会觉得搞笑,现在想想,麻友觉得他的语文老师真是个浪漫的人,40岁了,还能这么有赤子之心。
⑬“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从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这份思念,寥寥数语,仿佛一幅画呈现在眼前。时间有了度量,情感变得可见。
⑭知乎用户锐Aratus在问题“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有没有实际意义”的回答中也分享了他的看法。
⑮“晚上站在楼上看星星,感觉楼很高,星很近,有一种平时很难有的感觉,却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时响起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过一会儿太凉了要回屋,又想起那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⑯自己说不出来的话古人说出来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古人也曾有过。
在夜空之下,在星辰之间,你看见穿越而来的古人,以及他们那些缀满天际的旷思。
⑰这一刻,你离天地是如此近。
⑱如此说来,背书于我们大有裨益。我们应该多背书,多积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21.从全文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2.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23.文段⑦⑧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24.从小到现在,我们背过很多书,积累了许多诗词佳句。有时,不经意间,我们就会像⑮段中描述的那样,面对一个情境或一个场景,脑海中会恰到好处地浮现出一些诗词妙句,自己说不出来的话古人说出来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古人也曾有过。请举一个这样的例子。(5分)
三、写作能力(60 分)
困境,就是你在生活、学习中遇见的麻烦或苦恼:家庭矛盾、学习退步、同学误解、体质不佳、性格柔弱……都是困境;走出困境,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别人的帮助,更需要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之后,你也一定会有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25.请以“终于走出了困境”为标题,写一篇 600字以上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明确交代什么是“困境”,用具体的事件或场景表现;
(2)充分表现“走出”困境的具体过程,详略得当,突出“终于”的不容易;
(3)有逻辑地表达出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和思考;
(4)内容健康,问题明确;
(5)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2021年九年级9月语文复习试题
参考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3分 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