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学习”在中国什么样?——终身学习+“玩的教学法”讨论会在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召开

5月13日终身学习+“玩的教学法”(Pedagogy of Play)讨论会在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召开。

活动开始,实验室副主任彭瑞文欢迎各位来宾的参与,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正在筹建中的“终身学习教育联盟”(Alliance for Lifelong Learning),希望真正助力中国的孩子成为富有创造力的终身学习者,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推动教育创新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及发展。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副主任彭瑞文介绍终身学习教育联盟)


零点计划(Project Zero)与玩的教学法

首先,来自零点计划的首席研究员Ben Mardell请在场的来宾讨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以及学习涉及什么?

(零点计划的首席研究员Ben Mardell)


讨论过后,Ben表示,他并不想要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大家评估这两个问题的难度。大多数人表示这两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而这两个问题也是零点计划长期致力探究的问题。

(现场的来宾相互交流和讨论)

在简单介绍了Project Zero的研究领域和组织架构之后,Ben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前面两个问题的个人理解。

什么值得学习?

由文化决定

什么值得学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决定。比如在中国和美国养大一个小孩,学习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我们的目的会分别是“养大一个美国人”或“养大一个中国人”。

不断变化

过去50年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伴随时间、社会发展的变化,什么是值得学习者学习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倾向性

在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学习客体时,根据个人的特长、偏好,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倾向。

具有伦理维度

以创造力为例:我们是要“制造更多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的创造力?还是需要“改变气候变暖现象”的创造力?共情和同理心,同样需要重视。

(现场的来宾相互交流和讨论)


学习涉及什么?

在零点计划成立伊始,(也就是五十一年前)人们对于学习的理解是非常狭隘的,但是在这五十一年过程中,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不断深入,学习涉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张。

五十一年前,人们认为学习发生在个体内部,学习指的是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等能够通过标准化考试测试出来的维度,学习过程往往也被视为需要“非常严肃”的,没有任何玩耍或趣味性;而现在,学习不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社交性的行为。社会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个体与另外一个个体如何交互(对话)、以及群体性对于某件事的共同理解(创造某种知识)。除此之外,学习还具有以下特征:

目标:多元化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限于IQ训练,可以是艺术领域,或其他多种维度的学习;

过程:可见的 

学习的过程是可见的,并不一定等到学习过程结束之后,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能够通过学习过程本身得到学生学习的“证据”。

体验:好玩的 

学习的体验不一定意味着“严肃”、“枯燥”,也可以是好玩的,有趣的。

而这也引入到了今天的核心主题。说到“好玩的学习”(Playful Learning),人们会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其含义。年龄:好玩的学习一般发生在幼儿园;活动:好玩的学习也许会让人们联想到玩沙子,玩积木等等;情绪:好玩的学习带来的情绪是开心。这些都是很好的答案,但是零点项目希望将玩的教学法覆盖的范围进行扩充:我们不仅仅关注幼儿,我们关注小学,中学乃至成年的玩的教学法是什么样的;我们不想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好玩的学习行为,想关注与数学、中文、英文多种学习活动;好玩的学习也不一定仅仅带来开心的情绪,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充满想象的、梦幻般的多重学习体验。

为什么要主张“好玩的学习”(Playful Learning)?

Ben认为,玩和学习的趣味性是核心资源。

玩耍的过程中儿童有很强的参与性,在放松的情况下大脑做好了一切将要学习的准备,同时玩耍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不断地测试假设,有多种尝试。他们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习如何与人共处,如何合作。

玩耍和学校之间的悖论

——以比隆国际学校和南非学校为例

玩耍和学校的特点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玩耍和学校对孩子的意义都很重大。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调节两者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比如说:孩子既需要冒险,但又要保证他们基本的人身安全。

在2015年,乐高基金会找到了哈佛大学零点计划,开展了“玩的教学法”研究项目。研究地点是丹麦的比隆国际学校。(乐高的全球总部)在过去四五年过程中,Ben及其同事协助比隆国际学校定义“玩的教学法”。他们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基于学校的玩耍学习与玩的教学法看起来什么样,感受如何?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如何,对于教师来说感受如何?

❓玩耍和学习的过程,看起来是什么样的?

根据归纳的框架,零点计划提出了一些玩的教学法的原则和宗旨,向比隆国际学校老师们提出了实践的建议和知识。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零点计划研究主管Saida Lynneth Solis则分享了在零点计划走进南非的情况。走入南非时,零点计划也是通过访谈校长、教师、学生,研究了上述的三个问题。零点计划的研究员预期在比隆和南非测试出的结果在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可能会有相似的结论;实际上,虽然比隆的学校和南非的学校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比如学生对玩的教学法的体验都包含自主性、好奇心、享受),但是仍有差别。在南非,存在当地称为“Ubuntu”的文化特征——南非的一种哲学思想,不仅是对自己尊重,更有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这样的意识。这个特征是在比隆没有发现的。

而现在,零点计划的研究员也希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玩的教学法”,通过结合中国文化特征和传统,建立属于中国的“玩的教学法”的框架。我们在中国将以与南非非常相似的研究方法,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零点计划中国项目组将走进中国的幼儿园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并计划考察合作的幼儿园。

在南非,零点计划与私立,有较好资源的学校合作;公立学校,多数是中高收入家庭;还有一种是基础设施、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在南非我们也与这三类学校进行合作。让人激动的是,第三种,资源匮乏的学校发生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情。尽管是有限的教学资源,老师在努力为他们创造身心愉悦,有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零点计划期待在中国也有激动人心的发现。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零点计划研究主管Saida Lynneth Solis)

协办方住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吴坚则表示,非常希望此次分享活动为中国和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者、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搭建互相了解与合作的桥梁,共同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行业信息、技术保障和工作体验,为广大儿童创造最佳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为国际儿童早期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做出贡献。

(住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吴坚)

终身学习实验室STEAM课程工作坊展示

下午,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为来宾进行了两节STEAM课程工作坊。这两节工作坊取材于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的系列书籍《编程这么酷》和《艺术这么玩》。这也代表了身处中国的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对“玩的教学法”的理解和归纳。

工作坊主题一:编程这么酷(同名书籍即将出版)

张飞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 课程设计主管

张老师认为,我们学习编程的目的是“code to learn”(通过编程来学习)。他用乐高六块积木给大家做了示范。来宾们惊喜地发现,六块积木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计算思维,也可以理解美术,甚至可以理解伦理。所以学会编程(learn to code)并不是“编程这么酷”一书的本身目的,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探索、创新、坚持、合作、反思体验玩耍中的深度学习。

(来宾体验乐高六块积木的魅力)

工作坊主题:艺术这么玩(同名书籍即将出版)

陈超华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 艺术课程顾问

艺术(Art)是最后加入STEAM教育中科目。陈老师认为,很长时间以来,艺术家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界线变得模糊。跨界、多元。而当艺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时,不应是无目的的创作,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应逐渐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艺术为孩子提供灵感,发散性思维,为多学科提供形象灵感来源和自由的创造思路。

(陈超华老师与在场的来宾分享了《艺术这么玩》一书的样章)

最后,实验室研究员赵荻对工作坊进行总结,并与在场来宾一起分享交流STEAM工作坊的心得和体会。

(来宾畅谈工作坊体会)

不论是《编程这么酷》、《艺术这么玩》,或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正在撰写的其他书籍,都不是强调让孩子学会编程、学会艺术,而是希望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建立持久的学习热情,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并实践跨学科的课程。希望各位与我们一起持续关注零点计划在中国的落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玩的学习”在中国什么样?——终身学习+“玩的教学法”讨论会在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