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从年薪10W到年薪100W:会赚钱的人,都懂规划

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下面这些困惑:

—— 身边人比自己年薪高好几倍,很恐慌

—— 自己想升职加薪,但是总事与愿违

—— 行业越来越不行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 工作只是糊口的工具,没有成就感

—— 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总是没动力

——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 不想干了,但没想好下份工作干什么,就只能继续干着

……

以上困惑,都跟一个词有关:职业规划。

这篇文章,分享一下做不做职业规划有何不同,大部分人做职业规划有哪些误区,如何制定并执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01

起点相同,一个年薪10万一个月薪10万

不懂职业规划你会少赚多少?

谈到职业规划,有的人会说:没什么新意,不就是未来的目标嘛!我的目标是下个五年挣到100万。

怎么挣?靠什么挣到?挣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少有人会具体的想。

问题是,没有好的职业规划,根本挣不到。

什么叫做职业规划?

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定义: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

说简单点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应该有特定计划,它包括了三个基本问题:你能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怎么实现目标?

职业不等同工作,职业规划也不等同于一段一段的工作累加。工作是一个具体的岗位概念。而职业,是更广阔的维度,是一段可持续的过程。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只盯脚下,不看前路。真正做过职业规划的人,可能都不到1%。

你是那1%吗?

跟大家分享我两个前同事的真实故事:

同事A,211行政专业,一直想去金融行业。为了这个目标,他在三年的工作里设定了职业规划,着重在三件事上下了狠功夫:公文写作、人际交往、投资理财。(为啥是这三件?大家可以自行体会,我后面会揭晓答案。)他每个月都会挤出钱来理财,看金融的书,报线下分享课,与周围人讨论。后来他在合作伙伴的介绍下,去了金融地产公司,跟着老大做总助,现在年薪百万。

同事B,985行政专业。每天的状态是:领导派活了就干,不派活就跑其他部门闲聊。他现在还在这家单位,年薪10W只少不多。

明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做职业规划的A,比不做职业规划的B,几年后的年薪能高出来10倍还多。你说职业规划重不重要?

那些你以为的大神,之所以成为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我们老祖宗早说了,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职业规划的人,在你没看见的地方,他们提前好几年就想好未来的方向,并且脚踏实地的朝着这个方向贯彻执行。

你所看到的大神的所有成就,都是他们蛰伏蓄力后的借势爆发。

02

这四大职业规划误区

90%的人都有

有些朋友听了我讲的这个故事很扎心,恨不得立马咔咔咔画出一张职业规划表。先别急,我想说的是,你所理解的职业规划,可能是错的。

误区一 找最赚钱的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亲戚长辈说过类似的话:报志愿,报那个最热门的;找工作,找那个最挣钱的。

什么是最热门的?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听说最热门的是国际贸易,大学第二年变成了计算机。等我毕业,自动化变成最热门的了。你去哪儿说理去?总不能为了蹭热点,四年里连着跳三个专业吧?

工作就更拿捏不准了。我上大学的时候,石油行业热火朝天,山东籍的石油子弟毕业了都想进东营油田,争得不可开交。现在呢?多少石油行业的人跳槽无门。新媒体时代一来,反而当时最不受待见的中文专业咸鱼翻身了。

这就是职业规划最大的一个误区:把工作是否热门当做职业选择的依据,喜欢从众,追求短期利益。

热门随时会变冷,行业随时会消失。我们也许知道明年的就业形势,但是确定不了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市场。从众,追求热门,往往更容易成为分母,甚至成为炮灰。

误区二 规划周期太长

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无从下手:现在就决定未来几十年要做什么事,真的太难了。

这是职业规划第二大误区:设定职业规划路径太长。

没必要把职业规划想的那么沉重,仿佛要搭进去自己一生。这样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害怕试错成本太高,导致根本不敢迈出第一步。很多人大学毕业时就知道职业规划重要,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还没把职业规划出来。

职业规划其实是分阶段性的,三五年可以规划,十年也可以规划,大可不必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还有,这个时代早就没有完全稳定的工作,也就没有完全稳定的职业规划。你可能往前走两步,甚至往旁边走两步,这都不意味着你是错误的。探索也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所以,要不赶紧迈开脚,走两步试试?

误区三 过于依赖别人的经验

很多人喜欢向周围的人请教职场经验。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把前人经验当做人生信条开始执行,觉得别人都走过的路,不会出错。这样做的人,没几年就后悔不迭,懊恼当初没想好。

这是职业规划第三大误区: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忽略了个人情况。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社会人。别人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多又怎样呢?每个人的性格特质、资源积累、能力优劣势、职业价值观都是无法复制的。走别人的老路,不针对个人定制职业规划,走错的风险极大。

我有个长辈,在大公司一开始就做财务,做得风生水起,顺风顺水的升到高层管理岗。她一直建议我学财务,工作稳定纯粹。我行吗?我肯定不行,我对密密麻麻的报表和千条万条的数据怕极了,多看两眼我就觉得自己要瞎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 却不能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

误区四 害怕沉没成本太高

Q1: 我不喜欢财务工作,但是我大学专业是财务,毕业了不干财务,那不就等于亏了四年吗?

Q2: 我不喜欢现在的行业,但是转行的话,之前的工作积累和人脉是不是就都白费了?

Q3: 我厌恶了现在的工作,但我已经三十岁了,我还能换工作折腾吗?

这些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固定思维:害怕沉没成本太高。

我最近在听《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时间、金钱、精力,这些已经发生并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就是沉没成本,不由得我们选择。能选择才有成本,不能选择就没有成本。

回答上面的三个困惑:

A1: 你不喜欢财务工作还要去干,现在亏的是四年,以后亏的是一生。

A2: 转行不代表人脉和经验全都浪费,只是可能有部分损耗而已。工作中培养的能力还能继续发挥,你的人脉圈还可以继续整合资源,介绍非本职能力圈外的工作。

A3: 三十岁只不过是职业生涯的一个节点,即使你已经工作十年,还有30年、40年甚至50年的职业生涯。拿后面几十年,来迁就前面短短几年的错误。怎么算,都不划算。

总结一下,职业规划的四大误区:把热门当做择业的依据,以为职业规划定终身,把他人的经验当决策,把沉没成本当成本。

03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搞明白了上面这些事,避开了那些大坑,其实你大概已经晓得怎么做一份职业规划了。那就直接上干货吧:

职业规划=职场定位+设定目标+执行路径

1 职场定位:找准你的三板斧

职场定位需要考虑三个维度:兴趣、能力、价值。

职业生涯最怕的,就是选择了不喜欢的、不适合自己能力和天分的、走下坡路的行业。这就不是职业生涯了,而是“职业悬崖”。

其实人和人在上学的时候,起点差不太多。但是工作几年后,就会拉开很大的差距,原因就是职业错配。

如何找到职业定位?

01 以兴趣为导向:你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职场常态:找工作的时候,“差不多”就行;工作了一段时间,都感觉“差很多”;被事务性的琐事磨得没脾气,被无法升职加薪气到模糊。现实中没有100%满意的工作。

但是让你感兴趣的工作,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我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不值得,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充实感,不会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02 以个人能力为基础: 你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

职业布局是一件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有持久前进的动力。没有天分,没有能力,很快就蔫了。光喜欢还不行,能力和天分必须得达到。

比如说我学生时代喜欢打篮球,但是我可以确定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当一个篮球运动员,因为我身高达不到。这是老天爷不赏饭吃,咱们没必要逆天而为。别跟自己过不去,别难为自己个儿。

03 以市场需求为参考: 你所在的行业,有没有前途?你的工作,市场价值多少?

行业有没有前途,工作有没有市场价值,决定了我们的薪水和社会地位。这些,是我们职业发展的支点。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价值,一般人是做不来的。

如果一个工作明摆着就是夕阳产业,你还投身这个行业,那就如同飞蛾扑火,你要确定自己是否能承担这个代价。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总结下来,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可能你会问:如果两种工作都有市场价值,一个很喜欢但是没啥能力,一个兴趣一般但是能力很强,怎么选?

我的个人建议是看你处在什么状态,逆境还是顺境。逆境时候,最好选择那个能力很强的,加深兴趣;顺风顺水的时候,则要选择自己兴趣很强的,培养能力。

别纠结什么是最好的工作,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2个小TIP:

做职业定位,需要有很好的自我认知,有两种探索自我认知的方法:

第一种,用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常用的有霍兰德职业测评、大五人格测试、MBTI性格测试,会从你的性格、能力、资源、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测评。可以试试,但是建议你不要尽信。工具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思考,引导我们做出判断。你也可以去预约一个职业规划师,给你做专业测评。

第二种,如果你依然对自己的认知比较模糊,可以向周围熟识的人提问,这样会使你对自己的认知更明朗。比如我在找工作时,会问我相熟的前领导三个问题:

1、您觉得我工作中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

2、什么样的工作您觉得给我最放心?

3、您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2 设定目标:写一封未来简历

你可以做这样一件事:拿出纸笔,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份简历。

写这份简历的时候,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我在哪里工作?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我获得了哪些证书?我考取了什么学位?我有了哪些核心竞争力?我完成了哪些好项目?我解锁了什么技能?”

这些,就是你职业生涯未来五年内想要达成的目标。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中规中矩等退休的,可能长达40年之久。甚至因为我们年龄的延长,也已经出现了“终身职业观”这个概念,活到老,干到老。

现在行业日新月异,我们设定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这时候就需要分阶段设定职业目标,或者五年,或者十年,都可以。在每个阶段中,我们日常所做的事,都应该瞄准这个目标前进。

阶段目标的重点在于小步快跑的多段式规划。每个阶段都要根据内外部条件做及时调整,这个可以极大的避免最开始那个“行业不行了”的场景困境。如果你的行业五年后变成了夕阳产业,那么你就要重新调整职业规划,看看自己的喜欢是否要为市场需求做出让步。

总结下来就是,设定阶段目标,分阶段专注做事。在每个阶段中,通过了解行业发展、市场趋势、个人能力的变化,要做出及时调整,预估自己未来的职业风险和机遇,提前规划应对。

3 执行路径:画你自己的路线图

职业规划设定的再优秀,不去照做,就都是纸上谈兵的假把式。如果靠意念就可以挣钱,我恐怕比马云还富有。想好了职业定位,确定了阶段目标,下一步就是找出自身差距,把目标转化成具体措施去执行。

其实通往终点的路不止一条,无非有的快有的慢,有的直有的弯,每个人都可以有适合自己的路线图。

我就以我那位同事为案例,分享一点我的思考。他的职业发展路径:

第一步:现有工作和人脉关系无法支撑自己的目标,就先发展这方面的爱好和人脉,积累知识和理财经验。

第二步:不断地整合金融行业合适的资源,往行业靠拢,从自己擅长的公文写作能力入手,先入行,为公司撰写行业公文。这段时间,他积攒了很多行业认知,变成了总助。

第三步:成为总助后,他开始跟着老总刻意学习战略规划,从更高的层次考虑业务,行业知识得到快速提升,业务得到高强度的历练。再过几年,他终将成为老总的得力干将。

结合他的经历和我多年来的观察,我总结了执行职业规划的三点具体措施:

01 查漏补缺,提升定向能力

既然现实与目标有差距,那首先肯定是要查漏补缺,弥补能力不足。怎么查?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上看头部公司相关职位的招聘需求。岗位需求里提到的能力,就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职业发展中,需要注意两大能力的提升: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应对职业不确定性的可迁移能力。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工作中要做的事情很多,尤其是职场初期。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两种能力,刻意练习。定向能力的提升有很多途径,比如看书、请教同事、参加培训等等。

02 借助外力,构建关系网络

首先,建立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人脉。

这个人脉绝不仅仅限于同事之间。你的上级、客户、合作伙伴、身边的同类、行业猎头,都是你的人脉关系圈。比如说多去向职场前辈讨教经验,多去参加行业交流会,多去学习相关课程弥补自己的能力不足。

其次,增加你的能力曝光度。

比如说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思考,去相关行业的报刊杂志或者公众号上投稿,在行业交流会上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你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增加你朝向往职业靠拢的机遇。

03 及时复盘,做好规划调整

职业规划需要根据内外部情况作出具体调整。我们在进入一个行业前,即使功课做得再多,也无法做到对具体岗位100%了解。可能你进入公司后才发现,这个岗位并不适合你的职业设定,或者行业变革对你所从事的岗位有颠覆性的冲击。这时候就需要主动复盘,对现有工作、个人能力、职业规划进行重新匹配调整。可以优先考虑申请内部转岗,也可以选择跳槽。

总而言之,没有终身的规划,也没有完全稳定的职业规划。

总结一下,职业规划的终极要义:了解你自己,规划好自己适合做的事情,贯彻执行它。

最后,请你思考一下下面三个问题:

我的工作培养了哪些核心竞争力?

我的工作是否可以帮助我实现下个阶段的目标?

我在工作中如何分配时间来实现目标?

这三个问题,希望你能常常思考,常想常新。职业规划绝不是在一家公司一个职位上晋升这么简单,需要像运营产品一样经营自己。不断升级与迭代,才能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达成理想的晋升途径。

职业生涯不是短跑比赛,是一场长达40年的马拉松。不管你是刚毕业、工作了十年,还是准备换行跳槽,如果你以前没有规划,那就从现在开始做起来。

往事不可追,未来犹可期。最好的职业规划时间是5年前,其次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5年,从年薪10W到年薪100W:会赚钱的人,都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