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居家办公变得不可或缺

随着六月初上海的复工复产,中国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又进了一步。从开始的西安、深圳,到后来的上海、北京,疫情从未停歇,但我们也从未退却。

疫情之下,随时转换居家办公模式的我们早已习惯受网络影响的线上会议、电脑桌转角即是沙发的距离、煮饭的同时还能多敲几个工作文档的日子了。不时地关注一下手机微信群的拼团活动,生怕错过一次“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还需要听从街道安排,按时排队做核酸。那么后疫情时代下,办公模式会如何发展呢?

发展中国家员工更有可能去办公室工作

据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保罗·范登堡此前表示,后疫情时代大约会出现三种工作状态:1)和疫情之前一样,一群人被集中安排到一个固定的场所,一般为办公室,通过规定好的制度进行产出;

2)永久居家办公,WFH确实是对新工作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员工喜欢居家办公,并能极力降低弊端的话,加之公司设立灵活有效的监督体系,那么雇主就可以享受节省租金、水电等开支带来的益处;

3)每周有部分时间在家办公,或隔一周去一次办公室的混合模式,可能会催生共享办公桌,有效提高办公空间利用率。

他还推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有可能回到一般的办公状态,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住宅比较拥挤,居住条件较差,身边可能会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带来干扰。而发达国家更有可能采用混合模式。另外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的,发展中国家坚实的工农业基础虽然可以实现数字化生产,但是也少不了人工的辅助和干预。毕竟一辆汽车的生产还需要人工启动,控制和调整参数;庄稼的收割还需要人工来驾驶机器。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例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约占一半,会成为居家办公的主力。

那“打工人”是怎么想的呢?

据美国一家网站对3,206名WFH(work from home-居家办公)员工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居家办公节省了在外堂食的餐费,通勤中的交通费、燃料费,出门打扮费用,每人每月平均节省约281美元。通过每月节省大量积蓄,在家工作赋予了员工财务自由,让他们可以购买得起在办公室工作时可能经费紧缺的东西,所以有近三分之二的人都更青睐在家办公的模式。

美国WFH员工对于居家办公的态度

对比中国,居家办公在一众打工人心里也是共同的诉求。据智联招聘今年发布的《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九成求职者在疫情后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这个需求在疫情后尤为高涨。

求职者对于居家办公的态度

之所以有这样突出的现象,是因为在被调查者心目中,通勤时间长、住房成本高、不能照顾家庭等因素导致人们希望居家办公可以常态化。尤其是在大城市里,这样的问题更为严重。而在家办公正好弥补了这些缺点。

居家办公,首先节省了上班、下班的通勤时间,可以更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其次又增加了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机会,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做好家庭分工,同时又为家中节流。不过这也要求我们有足够的自制力去安排时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不因为空间的变化使工作变质、低效,增加沟通成本,从而占据更多的时间,那就得不偿失了!

或许混合办公模式是一项两全其美的选择

传统意义上,我们的工作时间一般是5天工作,2天休息,对于个别行业来说可能会有所出入。所以很明显,工作占据了我们一周中约71%的时间,加之每天的上下班通勤,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可分配给家人和自己的时间掐指可数。

哈佛商业评论公司的一项研究实际上发现,与办公室同事相比,远程工作者每周几乎可以多工作一天。一项为期两年的斯坦福研究显示,在家工作可大大提高生产力。如果5天工作时间分配1-2天用于居家工作,办公室+远程的结合,既有线下工作、与同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避免了长期与人隔绝没有社交生活造成的无法弥补的损害(有研究指出,这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退化和精神抑郁)。又可以分配更充足的时间给自己的家人和个人生活,对于一些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也可以更好地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有效保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目前全球已经有部分公司实现了长期远程办公或混合式办公,居家办公的成熟体制也会随着企业的人性化管理逐渐完善。据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倾向于以远程办公为主,成长于网络时代的他们也会成为此股潮流的助推者。

归根结底,无论是哪种工作方式,必定和雇主、员工、企业性质这三方息息相关。对于雇主来说,看重的是居家办公的效率不低于在办公室办公;对于员工来说,合理分配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空间显得尤为必要。不过令人期待的是,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分配了部分时间参与到居家办公里来,对于在线办公服务商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一些传统工农业生产又何尝不是一次产业升级的契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后疫情时代下,居家办公变得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