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分行《央行文化建设》微刊2018年第7期


        15年前,也就是2003年,王晓参加了由团中央主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支教接力计划”,远赴山西省静乐县娑婆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也因此与大山里的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十多年坚持资助贫困生的历程。

支教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

        那时,王晓进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工作刚两年,很多人都对他选择去支教表示不理解。其实支教是他多年的愿望,他的爷爷奶奶都是乡村教师,从小就跟着他们在农村长大的王晓,心中早早地就埋下了一种情结,也想为山里的孩子们做点事。于是,他从1999年起每年都报名,到2003年终于收到了入选通知,在单位和家人的支持下,开始了实现梦想的旅程。

艰苦的生活学习环境

        王晓支教的地方叫娑婆乡。娑婆,佛教用语,指受苦受难的地方。这里也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名字,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缺水干旱,土地贫瘠,乡亲们靠种土豆和油麦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难。尽管学校对他们特别照顾,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条件,他们还是在气候、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不便。在物质层面上,支教生活确实是清苦和艰难的。但王晓却说:“如果说支教的生活仅仅是在忍受和牺牲,我想我不能认同。”与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相伴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和充实。当看到学生们在自己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进步;当乡亲们向自己投来信任和尊敬的眼光;当早上起来发现寝室门口孩子们从山上采来的野花摇曳在废旧的矿泉水瓶里;当他收到孩子们的母亲和姐姐缝制的漂亮的鞋垫……其实,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乡亲和同学们对王晓的感谢

        一年里,王晓和学生们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太多难忘的回忆。到娑婆不久的一天,王晓看到当地一个叫宝旺的孩子沉默内向,缺乏自信,还有点叛逆,于是,王晓开始尝试和他交朋友,让他当课代表,努力让他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王晓说:“我想我应该做的,不仅仅是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而更应该让他懂得,无论身在哪里、地位如何,都要尊重自己、相信自己并强大自己。”宝旺很努力,渐渐地王晓看到了他的变化,他脸上的笑容多了,遇到不懂的题也敢主动来问了,还常常要王晓给他讲大山外面的事情。当听到王晓给他讲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时候,宝旺抬起头,望着面前的那片大山,轻轻地说:“王老师,以后我也要和你一样念大学...”如今,在王晓的资助下,宝旺已经大学毕业,在太原工作三年后,加入一个菊芋种植的扶贫项目回到了家乡,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王晓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当年离娑婆那么远都要来帮助我们,我是娑婆人,更应该回去做点事。”

成年前后的宝旺

        2015年,王晓再次回山西去看他们,学生们像过节一样精心准备迎接王晓。在聚会时,一个孩子这样对王晓说:“其实当年你们来支教,我的成绩并没有就因此变好,也没能考上大学。可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看到了走出来的可能,这是我最感激你们的地方。”看着眼前这群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青年,再想想当年那些懵懂无知、胆怯自卑的孩子,在支教结束多年后,王晓似乎更加懂得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跟同学们的相处

        生命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志愿服务提供了这种可能。王晓说:“支教一年,情系一生,付出少许,收获良多。15年过去,余香在手,初心未改,我会继续做一名快乐的奉献者,用心去感受生命的变化,感激生活的馈赠。”

12年后,重回山西,当年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走出了大山,为自己的生活和梦想而努力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分行《央行文化建设》微刊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