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斋随笔」文章不在长短,内容须有分量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文章不在长短,要看内容如何。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像万里长城那样长,还是没有分量。”

最近感觉没有什么写作的感觉,也许是时候放慢脚步,好好反思一下。

2021年4月29日至今刚好110天,粗略统计了一下,大约完成了15.7万字的内容,平均每篇文章1400余字,每篇文章的篇幅都不算太长,最长的3000余字,最少的五六百字。

仔细分析一下,篇幅较长的文章大都是影视鉴赏与分析。主要是因为这类文章大都以影片的剧情内容为起点展开分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的字数,但真正可以体现自己观点并形成自己论点的内容比较少。

也许这就是郭沫若先生说的内容没有分量的问题。

其实在构思一篇影视鉴赏文章时,我也时刻在提醒自己,要尽可能简化影片剧情内容,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表达出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和想法,至少是在自我认知的层面上看比较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事情往往不容易如我们所愿。

我始终无法三言两语就把一部一两百分钟的电影概括清楚,即便是微电影或者短片,也可能需要用几百字来阐述情节。

再者,当我再次阅读自己写过的东西时,总感觉有许多地方没有说透理顺,很多字词也需要

校对和雕琢。更重要的是,读上几遍,总感觉并不是自己构思时全部所想所思的话,甚至于很多时候都是想的很多,却写不出来。

这就说明,自己平时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眼界不够,思考能力不够,认知水平不够。

相比之下,那些偶然拾得、清风徐来的随笔,倒是没有太多废话、套话,也许是因为随笔本来就是一厢情愿地抒发一家之言,而我本身就是那种不善言辞的人,平时话不多,那算作废话的话就应该更少吧。

再如游记,其实跟随笔类似,只不过是忘情于山水,心系于自然,寻乐于生活而已。

往往是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写下来什么,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不同于日常随笔的奇思妙想,也算是大自然的馈赠和灵感的眷顾吧。

总而言之,文章的长短不是决定其属性与质量的关键因素,长的文章也有敷衍了事、空泛赘述的可能性,短的文章有时却是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这便明确了我之后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的那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文章的内容要有分量,更要精粹一些,然后精益求精,千锤百炼,方有可能懂得写作奥秘之一二。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颗斋随笔」文章不在长短,内容须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