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和回应很重要吗?

对于拥有语言能力的我们,这些能量中特别重要的一种,就是你自己的声音。你能否顺畅地表达自己呢?在表达时,你的身心是协调一致的吗?

(1)

关于这一点,我想起我的一位朋友,和他对话是一件蛮难受的事,因为他要不是沉默不语,一说起话来句句占理,而且特别喜欢打击人,甚至有些强词夺理、咄咄逼人的感觉,还真的是嘴不饶人,最后都是让人无奈又无语,真的很佩服他那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本事,我认为他之所以歪理一大堆,是因为在为了获得什么,才会故意胡扯。(他的心理很可能也是这样,“让你们也尝尝没有回应的滋味”。)

虽然很难受,但我对他充满同情,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发出声音的方式,也是他小时候被回应的方式。具体到这位男士身上,他之所以会这样奇葩的回应,是因为他在生命早期发出声音时,不但难以得到回应,还遭受过严厉管控,甚至是言语和身心上的打击,所以他干脆不说或者乱说,像刺猬一样蜷缩起来保护自己,生怕自己发出声音会被反驳和嘲笑,害怕不被接受和理解,为了避免被别人伤害,就先揭别人的短(打击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以获得一些成就感,真是煞费苦心,这种心理是有多矛盾呢,人是如此复杂,却又简单到一个眼神就能读懂。

那么你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你又是怎样被回应的呢?

(2)

我来说说自己。我是那种待人处事一向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的那种类型,即使自己再不开心也说不出口,就会保持沉默不语,或是假装开心地应付着,以为自己是顾全大局,不拘小节,其实是压抑自己,不敢表达攻击性,感觉拒绝别人或者表达不满就是失礼,其实是不会表达,这样低情商的表现,让我对自己有点失望,但我相信通过学习,自己有一天也能嬉笑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应人生百态。

所以,必须要重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要注意自己对别人的回应方式,表达与回应在人际关系中是很根本的东西。不懂表达,特别是不懂回应,很容易给关系造成大的伤害。

(3)

例如我们现在常在互联网上聊天,像“呵呵”和“哦”这种词被评为“最伤人聊天词汇”。有一位女性,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在聊天软件上将这件事告诉男友,对方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聊天的禁语。

这些词汇为什么如此伤人?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很多成年人感觉到,如果对方没有回应或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波动。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精神分析会强调说,对幼童而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并且,幼童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

(4)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对婴儿的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妈妈能在短时间内给与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如果妈妈没注意到或很晚才给出回应,就会产生受挫感。如果总是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向妈妈发出呼应。严重的宅的情况,很有可能都有类似这样的背景情况。

这样说,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很大压力。其实,准确回应并不是特别难。有这样一个故事:

儿子和外婆玩,我去洗脸。他疯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脸。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我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他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就有了存在感。

如果孩子总处于无回应的绝境,那长大后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

武志红老师:
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她和父亲吵架,愤怒之下回到房间,将房间的门用力关上。父亲敲门,她就是不开,并且心里有一种恨恨的快感升起:你们总是不回应我,让你们尝尝没有回应的感觉。
她的描绘,让我瞬间理解了我的一位亲人。他不能和别人好好打招呼,别人对他说“你好”,他只是“嗯”一声,我们提醒过他很多次都没用。他的心理很可能也是这样,“让你们也尝尝没有回应的滋味”。

在前面讲到的案例中,一个“哦”之所以险些造成一对恋人分手,是因女方火焰般的热情,如同叩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只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回响。许多人可以为恋人做一切奉献,却给不出情感回应,那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是在无回应之地长大。

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这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不过,比这一点更关键的,是我们首先得意识到,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它是可以改变的。

特别重要的是,不管我们的过去如何,都可以试着鼓足勇气,通过时间的累积,通过空间的变换,通过不断地投入,对这个世界持续发出声音。如果想有更高的创造力,就要自由大胆地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表达和回应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