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姥爷的故事(全)》(第19场)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故事类散文。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以一种散文体的形式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关于作者的姥爷的历史。作者的姥爷生活在从前的年代,从小时候家境富裕到家中发生变故(太姥爷被绑匪要挟,倾尽家财得以赎身),最终导致家道中落而沦为乞丐。随后不久,姥爷参军成为一名军人,在代表不同阵营的军队中成长为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在这个过程中,姥爷与姥姥定亲,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有了自己的儿女和宝贵的回忆。
姥爷在世期间虽然发生了一些不幸的小插曲,但是姥爷最终还是在儿女的陪伴下幸福到老,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成为了一个负责任的男人。这在文中都得到了作者的肯定,作者把这段回忆记叙得非常有趣味性,也很感人,能够让读者跟着作者的笔端,仿佛回到了姥爷生活着的那个年代。
姥爷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作者行文非常有层次感,通过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展示了姥爷悲喜交加的一生,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姥爷的缅怀与敬重。同时,作者发表了自己的感慨,不单是在追忆姥爷,也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正如那句话恰恰反映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或许,悲喜交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在以记叙文的手法来表现对姥爷的追思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来体现对姥爷的回忆,或许可以通过一些更加具体而感人的细节方面的故事来更加饱满地反映出老爷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这样能够更加直击人心。另外,在“的、地、得”的用法方面有待稍加注意。
二、《问山》(第19场)
本篇故事主要在男主人公钱安和女主人公钱然以及钱安然这三个人物之间进行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读来比较具有沉重的悲情主义色彩。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首先讲述了钱安和钱然兄妹俩的出场,展示出他们是感情深厚的两兄妹,也是养父母很在意的两个孩子。随后告知读者干钱然和前钱安先后被“养父”从外面的集市上领养捡回来,最终长大成人。两兄妹相依为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比较满意的大学,离开了大山深处。
两兄妹在同一所大学里学习,并且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钱安通过个人的努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钱然回老家做了一名普通的乡镇教师。从这里来看他们的人生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也得到了命运悲惨而不幸的钱安和钱然的养父母的照顾。
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钱安和钱然在刚入大学时遇到了钱安然,钱安然恰恰与钱安的母亲非常相似,由于钱安对自己的养母的依恋,他果断而坚定地要娶钱安然为妻,但好景不长,钱安然后来在怀孕以后却意外流产,这对钱安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当钱安遇到了钱安然的母亲时,发现钱安然的母亲和自己的养母长得非常相似,连言行举止都十分相像,让他(具有恋母情结)无法自拔。
就这样,钱安作为一个“养子”,作为一个从小没有得到亲生母亲照顾的男人,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不断目睹着养母的去世、孩子的流产、妻子钱安然的去世,他无法支撑住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命运安排的苦难遭遇,果断选择了回自己的老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钱然作为钱安的妹妹,在目睹了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种种变故中和钱安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当她知道养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钱安的亲生母亲带回老家时,她是极力反对的,但也是无法改变这一事实的;当她面对哥哥钱安婚姻的不幸和命运的惨痛经历,这些对她自己而言也是不小的打击,最终导致她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面对未来的生活。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命运的种种打击与变故。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戏剧化安排时,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暴风骤雨”,承受住重重压力,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抗压能力的。无论生活多么戏剧化或悲惨难耐,多么不可思议,我想作为一个来到这个世上的普通人,同样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钱安和钱然在被养父母养育的过程中,命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他们考上了比较满意的大学,也在一起学习,但是因为一些心理上沉积的问题而导致了钱安婚姻和生活的不幸。我想,有些事情的确是我们无法左右和改变的,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多加反思自己,让自己更加自律,让自己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与压力时,能够及时调整至合理的方向,并勇敢、乐观、积极向上地继续前进。
本文的不足在于行文层次和逻辑仍需调整为更加合理的结构;在开篇进行情节推进时显得有一些拖沓,没有较快地进入故事主题部分;在“的、地、得”的使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在优化文章故事结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突出故事的戏剧化冲突、行动和结局,做到首尾呼应,这对于让读者更加明晰故事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情节都有帮助。
三、文学选美评审团点评官点评
苏念规: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文章在构思和文笔的设计方面别具一格,从各方面刻画了姥爷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区别于其他回忆性散文,本文没有大量的烂俗怀念,而且从一个非常雅致的角度,在叙述中可见的不仅是真情,更是对长辈和一个战士的尊重。
朽木新芽呀: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本文讲述了姥爷坎坷的一生,故事非常长。
文章由一个铁箱引入,铁箱里放的东西或许就是姥爷久久不能忘怀的半生回忆。他一生已经经历过富裕、乞讨,当过兵、被人批斗,甚至还爱过一个团长的女儿。最后没能享几天的清福,得了癌症离开人间。
作者看到故人想到了姥爷,却发现往事已过,一切都不能重来。
第二篇《问山》——
说实话,故事中角色之间的感情关系真的好复杂,我有点没看明白。
吃肉的米妖:
第二篇《问山》——
在边读边猜的情况下,我读了两遍这篇文章。其实,故事本身的内容是有层次而且也是丰富的。人性是复杂的,从这个角度叙述比较考验作者的功底。只有6000多字的小说,人物有名有姓、有情节的有四个,加上爹娘、老管家的出场,叙述得匆忙了些。
钱安然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大学老师点名时,然而没有一句关于她的特写,甚至她的性别都是后面叙述里才让读者明白过来的,所以总觉得有点唐突。
彧其之: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故事,无能为力的饥饿与世俗观念的交织透视着有关人物的命运。
姥爷的心理动态充分表现出了人性的本质——求生、反抗外来安排意志。姥爷为了吃饱饭去投身伙食待遇好的部队,又意外归于其他阵营的部队,这一切的意料之外就犹如姥爷一生的经历一般,经历和心理都在跌宕起伏中交织着。
对于从军前的婚约,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时期没多少人会在意好与不好,后来条件变好,也由不得人不思考合适与喜欢与否。再后来,经过姥姥的坚持与无为而治的处理,姥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儿女的成长,责任无形中归于内心,以至于稳定无怨,甚至通过牺牲自己来成全子女。
这些不仅反映了人性的矛盾,也体现了人心的向善之处,无法评判谁好与不好,只因心里心外的条件不同,人事难断。所谓一人一心一标准,时代这个无法反抗的条件让人无能为力。
比如,如果姥姥是现代女性会是什么结果;姥爷不曾升官又会如何;又如那一切一切的偶然……过程都是偶然,结果则是必然,因为过程的意义未定,结果的意义已定。
结局证明是姥爷的一生是相对完美的,这种完美更多来源于姥姥的处理方式。
第二篇《问山》——
复杂的人生情感、无奈的夫妻做出了无奈的选择,造成了无奈的结果。
夫妻无法生育,对于真心相爱的人是没什么大的影响的,除非夫妻结合具有别的原因。丑恶的习俗更是罪魁祸首,害了钱安,害了钱安的亲生母亲。
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天意的安排,两个无血缘关系的兄妹生活于一个屋檐下,若为亲兄妹又何来钱然的悲哀?若没有丑恶的习俗,钱安怎么会依恋于自己的养母,更巧合的是钱安与妻子是因为钱安然有个与自己养母很相似的母亲才这么干脆地走到一起的,这种感情怎么会持久?怎么会安全?也得说说钱然的婚姻,双方都是心有所属而被世俗观念牵着鼻子造成的悲剧。
感情不是别人能代替的,孝顺不能让你婚姻幸福,所以好的婚姻必是心心相惜,而非因外物和他人,这对于现代的婚姻问题很有启发性。
从源头来看一切悲剧都开始于丑恶的习俗,也希望那些不合理的顺从与习俗可以被矫正,以免害人害己。
健康富足: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和第二篇《问山》,两篇小说看过之后很有感触。
首先表达对两位作者的敬佩之情,因为本人有限的想象力和精力是硬伤,所以对于能写出两千字以上的人,就充满了羡慕之情,更何况写的内容都那么精彩。
两篇作品各有所长。在我看来,《姥爷的故事(全)》偏向于现实,而《问山》更偏向于玄幻。前者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这是从表现手法上来说的。前者更倾向于写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作者分几个小节写了不同时期姥爷的经历。每段经历姥爷的年龄不同,描写的侧重点也不同。每段经历的衔接又是那么自然流畅,读起来毫无违和感。而作者的语言不失幽默,举例略。
说实话,《问山》这篇小说,我竟然没有读懂。不过我很欣赏作者擅长于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还有就是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取名太好记了——钱安、钱然、钱安然。小说中钱安爹的形象似乎有些色彩过于浓郁。虽然着墨不多,但是为了留住阿妈居然在外边生了钱安的这个神来之笔,一下子将阿爸的形象丰富起来了。这样看来,《问山》的内容还是很有深意的啊!
我总感觉写一篇评论,不能草草地看一眼,然后就下笔去写,这样未免太过草率。有时候好的作品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司空颜: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大框架与故事结构节奏不错,能让读者很快看完,叙述性很强,故事性也很强。但情感描述与回忆应该有的细节,没有很明确地体现出来。个人意见——看完之后,我只记住了结构,而对于回忆的三姨姥,应该只是在回忆那段故事,而并没有很深的情感在里面。整篇下来,以我个人意见,全文缺乏一点儿小细节的嵌入,以饱满故事与情感的结合。
第二篇《问山》——
这篇文章不适合细看,故事构思不错,情感表述也还行。仅个人觉得有两个小遗憾在里面,当然我不是作者。
其一,故事很多,时间线也很长,但是没有一个轻重分配的问题。若是以记述性故事来说,快节奏、清晰的时间脉络和情感、事件的饱满度缺少一些,细看很容易给人一种并不是那么值得去看的感觉。若是要突出“问山”的话,主次需要更加分明一些,即哪些部分侧重写,哪些部分一带而过。
其二,里面刚开始就交代了钱安与钱然并非亲兄妹,而关于这一点,后续体现了,但是没有波动起伏存在,也没有太大的情绪风波,但人生都并非风平浪静,何况高于人生的艺术文学创作呢?
海外敦煌: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特别喜欢章节二、三和四,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还可以脑补一下各种场景,结局一声叹息——这个姥爷,很棒。
作者的文笔干净利落,没有口水,读来亲切而有画面感。情真意切,朴实无华,耐读。
第二篇《问山》——
结局没有看明白,整篇文章被三个主人公的名字搞得头晕,就怕看错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编造痕迹太重,让人可以猜到结局的故事。
小说的结构和布局很好,文字也很利落,只是故事构思雷同,人名和人物关系有点矫情,在逻辑上无法进行合理的推理。
结局是不是钱安和钱安然是兄妹?那么那个疯女人和钱安然的母亲是什么关系?和钱然的母亲是什么关系?我始终没有理清楚。不能说失败,就是情节有雷同,就会去套结果,但是从这篇文章里又没法推理出来。名字的事令我读的时候感觉很烧脑,阅读感受非常紧张。其实作者写得很好,就是故事的结局我没有看懂。一个班级里有相似度如此高的名字的三个人,我理解,有这样的故事吗?如果都放在一起就感觉很烧脑。
i墨染锦年:
第一篇《姥爷的故事(全)》——
我还挺喜欢从一件物品或者其他人口中得知一个人的生平,姥爷就是这样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
为民,姥爷的长官有远见,及时起义,姥爷靠着自己的能力当上了排长;为夫,如果没有参军前二姨夫给他牵红线,姥爷可能不会离开部队选择和姥姥成婚,而姥姥也是一个奇女子,不远万里来寻找姥爷,即便后来姥爷“移情别恋”,但是在这里他是一个负责而并非“始乱终弃”的人。他放弃了参军,选择了家庭,给了姥姥相应的尊重,即便后来和团长的女儿“一见钟情”,闹着要和姥姥离婚,但他并没有做一些过分的举动,姥爷可能也知道生活的柴米油盐更重要吧;为父,姥爷没有重男轻女的迂腐思想,即使没有那么深爱姥姥,但是对自己的女儿都是非常疼爱的,后来大姨入党受阻,因为姥爷的“前科”,他亲自为自己的女儿写下批斗自己的演讲稿。姥爷当了一辈子军人,还要在一群人面前“低头弯腰丢脸”,这也体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为己,姥爷经历过战争,本想着能安度晚年,奈何却患上肝癌,没能过几天好日子。他这一生没有轰轰烈烈,也不够伟大,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中国人,但是他又是一个伟大的长辈与合格的丈夫。
个人觉得姥爷这个形象如果能刻画得更加立体饱满可能会更好,姥爷的遗物其实是可以贯穿于全文的。
第二篇《问山》——
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还好,后来看到那些人名的时候,直呼“对不起,打扰了”。我一脸懵逼地看完,一脸懵逼地退出,孩纸真的看得好晕,关键是还没咋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