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用典05|大势篇:生态维度(1)



公文用典的“大势篇”:顺应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大势,切入宏观场景,以典说“势”,体现典故经世致用的价值。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样五个维度。


01.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范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古人常赋予山水美好的情感,大自然和谐的画面跃然纸上,令人神往。新时代下,山水被赋予新的内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生态环境成为大西安当下的新目标。(选自2018年11月23日西安日报文章《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落地实施》)



【典故出处】

语出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句中典故的意思是,一汪溪水环绕田地,护卫着遍野的绿意;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满眼的翠色。

【典故解读】

诗中的湖阴先生,名杨德逢,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王安石写给他不少诗,这首诗就题在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

典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把山水拟人化了,秀水守护着绿色葱茏的山田,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美景,这些把人对自然的爱与自然对人的情完全交融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场景应用】

这句典故多用于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文章中,体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促进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的主题是创建大西安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具体的抓手就是高质量推进河湖长制落地。因此,“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典故,传神地勾勒出了新时期“八水绕长安”恢复后的生态环境之美,令人神往。



02.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范文】

勤俭节约是一种忧患意识。古人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历史上,不少灾荒之年因为缺粮少粮,导致“路有冻死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解决了吃饱饭这个大难题。但是,粮食总产量有限,而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如果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选自2020年8月21日渭南日报评论《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不能丢》)



【典故出处】

语出唐代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句中典故的意思是,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样就可以常保富足。

【典故解读】

这句典故告诉我们,自然界创造的生态资源是有限的,通过人力加工成品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如果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这样就可以常保富足;相反,如果索取时毫无节制,使用时铺张浪费,那么难以常保富足。

因此,对于自然界的物产资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需要合理利用、分配和使用,不能涸泽而渔。



【场景应用】

这句典故常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勤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这样的场景中。在生态环境方面,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随意开发使用,就会造成资源枯竭,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带来的恶果就是自然界的惩罚;在生活方式上,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任何资源的使用有度、有节,用有限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表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态度和决心。文中引用了典故“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意在表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忧患意识,特别是全球面临新冠疫情的挑战,这种忧患意识弥足珍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文用典05|大势篇:生态维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