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

2021年11月23日星期二晴

我们聊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定制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的人生不断取得成功和进步,那要达到这个目的,应用“打枣理论”,扬长避短,把优点做到极致,通过合作来规避短板缺点。

      那问题来了,如何打造、发扬自己的优点呢?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一是有智,二是有识,三是有恒。那么今天,我们首先就来说说“智”的问题。


      我们看《西游记》的案例,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上西天取真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唐僧团队的动力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往西走,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到达西天;而且到达西天的任务很明确,那就是要取到真经。从这个层次来说,团队的方向明确、任务明确。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层次,西行路上唐僧经常说一句话,那就是“普度众生”。取经团队的集体目标是取经,不过取经是一个过程,取到真经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普度众生。可以说,普度众生是唐僧团队超级目标,显然,这个目标更大。为什么大?因为集体目标对接的是任务,而超级目标对接的是价值观。

我们再看第三个层次,在取经的路上,无论是唐僧还是菩萨,都会跟悟空、八戒、沙僧,甚至还包括白龙马谈到个人成长的问题,并且给取经团队的每个人都做出了承诺:只要完成任务,你们就可以改变身份,提高级别,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这就属于组织承诺和职业生涯规划,果然,在取到真经之后,几个徒弟的身份都得到认同,级别也都得到了提升,这就属于实现了个人目标。

      超级目标对接的是价值观,集体目标对接的是任务,那么个人目标对接的就是成长和收获。一个好的团队,在前进过程中必须贯穿这三个层次的目标,超级目标、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并且能把这三个层次的目标统一起来。团队进步个人没有任何发展,这肯定不行;个人发展但团队却丢了方向,这个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图片

      即使我们不谈团队,不想集体,只关注个人,那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人在规划未来目标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立志的时候,必须要把价值观问题、任务问题和成长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就能收获什么样的成长,同时体现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都是不可分割的规律。如果不能知晓、理解这个规律,那成长就会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也不可能找到目标,明确方向。

      昨天一位高中的校领导,和我讨论高三学生200天冲刺高考的问题。对于莘莘学子,我的观点是:高三同学的目标就是参加高考,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每天都奋力拼搏,所以这个阶段很少迷茫,也很少恍惚。不过一旦上了大学情况就不一样了,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没有了高三紧张的氛围,最核心的是没有了顺利通过考试这个具体的目标。进入大学以后,完全靠自我管理,所以很多同学会在大一大二出现迷茫的问题,找不到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谈到这个话题我讲了一个比喻:人生就像爬一座连绵的山脉,一山更比一山高。站在山脚下,你肯定看不到未来,因为眼前的山头挡住了你的视野,这个时候视野有限,格局有限,境界有限,而且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所以就生出了迷茫。别着急,别焦躁,这个时候你需要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就是认真的爬上眼前这个山头。当你站在山头上,放眼望去,那未来就会清晰的出现在你眼前。然后,如果你能努力爬上更远的山头,那更加壮丽的未来自然又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图片


      总结一下:内心出现迷茫彷徨不可怕,这个时候你需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当你完成了当下任务,克服了当下困难,爬上了眼前的山头,那美好未来自然就会出现。比如说作为学生该听课就听课,该读书就读书,作为职场人该做营销的做营销,该搞研发的搞研发,该端盘子的就端好盘子,不要觉得那件事简单,也别觉得那件事困难,简单与困难其实都是你思维中的标准问题。


      当你用高规格的标准把任务都完成,前进的道路自然就会出现在你脚下,那个时候你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励志的过程一定是“知行合一”的过程,是一个在行动中进行思考,在行动中找寻出路的过程。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