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我解释”
“我不听我不听 ”
“那好吧,你冷静一下”
“不行,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
“好,那你听我解释”
“我不听我不听”
……
这些琼瑶剧里曾经出现过的句子已经被段子手玩坏了。以前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捉急,希望女主角能平静下来,听男主解释清楚,然后男女主过着王子公主般幸福的生活。但双方并未能如我所愿,他们依旧咆哮捂着耳朵拒绝,所以误会接连出现,命运一波三折。
电视剧往往来源于生活,这几句短短的对话是很多人生活的缩影。也许你会抗拒的说,“我可从来不会夸张的捂着耳朵说,‘我不听我不听’。”或许你没有捂着耳朵拒绝沟通,你可能用心中的抗拒悄无声息的关上了沟通的大门。
上述对话,男主急于沟通,是想向女主解释某些误会。沟通是都有目标的。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指出,沟通的背后有四大目标: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改变行为或态度,采取行动。
每次沟通,都要实现以上四个目标,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沟通。否则,便没有达到沟通的目标。那如何才能实现沟通的目标呢?即使是在双方的亲密关系遇到挑战,双方的立场不同,甚至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美国教育学博士迈克·贝克特尔在《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高难度对话》这本书,是《跟任何人聊得来》精进版,更专注于讲述如何学会人际关系中的有效沟通,比如与我们有亲密关系的配偶、孩子和父母,一起共事的老板和同事,朋友和亲戚等等。全书完整讲述了沟通关系中的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如何通过掌握沟通工具和方法来促成有效沟通,切实实现沟通的目的。
迈克·贝克特尔,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利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学和政府部门任职,现在担任高级培训顾问,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进行研讨会形式的讲座。著有《跟任何人聊得来》、《不为他人抓狂》、《高难度对话》等畅销书。
1 沟通为何越来越难?
迈克·贝克特尔在解释高难度对话形成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房间里有头大象。问题初现时,只是一头小象在房间里,对生活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人们无暇理会,听之任之,等到小象长成了大象,占据了房间的每一寸空间,让人们无处容身。才开始反省,为什么房间里有头大象?他是怎么进来的?
《高难度对话》中指出,人们的 关系发展一般会经历八个阶段:吸引,靠近,产生好感,互相牵挂,逐渐适应,憧憬未来,开始冷淡,寻求出路。 前六个阶段都是美好的,到逐渐冷淡的时候,小问题开始出现。这时候一段关系的出路,就看第八阶段是如何处理的。
如果主动解决问题,那双方共同努力适应改变,这段关系就越加稳固。
如果选择了逃避,任由小象养成,那面临的问题会更多,挑战会更大。久而久之,也就只能再见了。
2 沟通中的那些障碍
1)来自父母的“默认设置”
《高难度对话》中,迈克·贝克特尔认为,人们的默认设置多来源于父母家庭的影响。
潜移默化,我们都会受到父母家庭的影响,父母的沟通方式、说话的神态语气,都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思想里。无形之中,我们就会运用“默认设置”的工具来处理自己的生活实物。默认设置,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我们可能会学会母亲的唠叨,父亲的愤怒或者逃避。
再极端些,针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指出,家庭暴力多是后天习得的。
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目睹过家庭暴力的人,长大以后越不想成为施暴者,反而越有可能施暴。他们无数次目睹家庭暴力发生的过程,导致他们认为家暴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他们就将这一方式放入了自己的默认工具箱。遇到类似的问题,默认设置就开始发挥作用。
2)先进的通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递方式也愈加丰富,从最初的面对面,到现在邮件、电话、短信、微信、视频聊天等,似乎“面对面”反而成了浪费时间。
《高难度对话》中指出,“人们沟通中的信息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递的,38%是通过我们的语气语调,55%是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
由此可见,先进的通讯设备固然方便了生活,却也让我们错过了很多。
还记得央视的一则空巢老人的广告片。子女每次打电话,父亲都说,“我们都很好,你妈去跳广场舞了。”而实际上,挂了电话,那个孤独的父亲迈着蹒跚的脚步,去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儿。
键盘敲打出来的文字,让我们感知不到对方敲打文字时的表情和心境;电话那头的话语,让我们看不到对方强装坚强和隐忍的泪花。
3)胡思乱想
恐惧和悬念,哪个更可怕?
恐惧就在那里,而悬念,会让你的脑海中出现一百种更恐怖的想法。
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自行补缺。
自行补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胡思乱想”了。那人们会补缺什么样的数据呢?
心理学家丹尼尔·亚蒙提出“主动消极思维”,即人们的大脑臆造的故事通常是负面的,当人们相信这些臆造的负面的故事时,就会自己吓唬自己。
原来我们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
4)没有界限感
界限感的缺失,是很多关系的杀手。
何为界限感?
·“守本分”,是一种界限感。
痛苦,往往源自想要的太多。
不安守“本分”,强迫他人改变,是达成有效沟通的一大障碍。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树叶,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接受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求同存异,才能使亲密关系向良性发展。
做好你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才是“守本分”。
·理清关系的主次
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歌德说过,“最重要的事情绝不能受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摆布。”
事情如此,关系亦如此。
婆媳剧的盛行,“妈宝男”、”啃老族”的出现,无一不是界限感缺失造成的。
理清家庭中各种关系,核心关系是和伴侣的关系,然后才是孩子和父母,再之后是兄弟姐妹等。重要的关系,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但实际上,我们伤害最多的,却是最亲密的人。好脾气和耐心都留给了外圈的不熟悉不亲密的人,而暴躁 、愤怒却撒向和我们有最紧密联系、最核心的人。
3 升级你的工具箱
存在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正视问题。既然我们的沟通中存在诸多的障碍,那就行动起来,逐一攻破这些障碍。
《高难度对话》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以上沟通障碍,并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和沟通技巧来克服这些障碍。比如,站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营造安全感等等。运用这些工具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升级默认设置的工具箱,获得新的沟通工具,解决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沟通的四大目标。
回到最开始的对话,女主用“我不听,我不听”的明显抗拒性语言拒绝沟通。男主如果读过了《高难度对话》就会明白,女主现在情绪激动,任何逻辑和解释都是不起作用的。强行解释,或者你冷静一下的“冷处理”,都无法表达关注和关心,只会火上浇油。
因此,他要做的首要任务,是接受女主激动的情绪,用积极的倾听、适当的肢体接触来真诚的表达关注和关心,营造安全感,为进一步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记住沟通中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用《高难度对话》帮助你升级的工具箱来处理沟通中的问题。不管面对多么复杂的关系,多么艰难的问题,迈出第一步,因为事情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