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加息的预测甚嚣尘上,美股何时崩盘再次成为市场热议话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要想知道美股到底什么时候崩盘,我们可以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席勒教授的《非理性繁荣》中探寻答案。
序 言
2000年,《非理性繁荣》第一版出版,席勒教授告诫投资者股市存在严重的非理性泡沫。
紧随其后,美股开启近2年的下跌模式,最大跌幅40%。
2005年,《非理性繁荣》第二版出版,席勒教授列举大量实例警告房地产市场泡沫。
2年后,美国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引发股市暴跌,6个月内美股最大跌幅超过50%。
2016年底,本书第三版出版时,美股已经横盘近2年,中国A股也在先后经历了2015“千股跌停”、2016“熔断事件”等股灾的暴跌。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国经济再次进入萎靡不振的状态。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以一种近乎疯狂印钱的模式,正在加速市场泡沫的形成。
被疫情重创的美国,伴随着经济持续不景气、通货膨胀不断加重、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现象,道琼斯指数反而不断创出新高。
欲使其灭亡,先使其疯狂。
这本畅销了20多年的《非理性繁荣》,已经从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等方方面面,把泡沫爆炸前的一系列蛛丝马迹呈现给了我们。
1.结构因素
席勒教授认为,目前市场处于“后次贷繁荣时期”。
互联网发展导致的在线交易激增、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弄墨渲染、人们对投资市场的过度乐观等一系列非理性因素,刺激了市场泡沫的放大。
同时,市场自身也具有反馈和放大机制,这种机制的传播扩散会进一步加剧上述非理性因素。
进而,使市场泡沫进入急剧扩张时期,让投资者心惊肉跳又进退维谷。
这种放大机制,其实是一种通过反馈环(feedback loop)运行的庞氏过程。
股价上涨→强化投资者信心→追高买入→刺激股价进一步上涨→吸引更多投资者→新投资者继续追高高买入→助推股价走高……走高……最终走上悬崖。
人们希望通过投资收益,来应对未来的可能变化;但非理性的投资却增加了严重风险。
就像现在热炒的某虚拟币,一个月暴涨12倍,又经过1个月暴跌70%。
任何投资收益没有兑现之前都是泡沫,收益越多泡沫就越大,风险也越高。
然而,人是感性的动物。
当一个人得知别人在股市中一个月赚的钱比自己工作一年挣的还多,就会产生一种让自尊受损的羡慕,甚至是嫉妒;
当一个人因为惧怕股价暂时的高点,而错过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且持续的悔恨,甚至是痛苦。
人类这些的这些与生俱来的情绪,正是造成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重要因素。
2020年3月,美股10天4次熔断,一个月暴跌40%,连股神巴菲特老爷子都连称“活久见”。
就在众多专家学者预测大萧条来临之际,美股反而触底反弹,一路向上,频频打破历史新高,仿佛历史大牛市就在眼前,让无数没有入市的投资者悔青肠子、拍断大腿。
人们很难在看到别人赚得盆满钵平的同时,自己却无动于衷。
对财富的渴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贪婪,警惕性越来越低。
2.文化因素
新闻媒体
尽管新闻媒体在市场中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但是电视、自媒体、微博等渠道,已经逐渐变成了我们获取财经资讯的唯一方式。
通常人们只是认为新闻媒体是投资者认识市场的工具,但是媒体在使大众对新闻更感兴趣的同时,也在潜默移化中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交易策略,逐渐变成了市场泡沫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经济思想
所谓的新经济思想,并不一定是开创性的理论创新,甚至还是“新瓶装旧酒”的旧事重提。
纵览市场百余年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扩张、高科技的发展、利率的持续降低等各种时髦观点,总是变换着说法,通过专家、权威、媒体传播给普通投资者,刺激投资市场走向“非理性繁荣”。
历史上每一次投机性泡沫的产生和扩张,都伴随着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认为未来比过去过去和现在的前景更好。
自20世纪初开始,这种被称为新经济思想的各种观点,开始轮番地在各种投资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当投资界的专家和权威又喊出“这次不一样”的“新论断”的时候,我们要警惕他们是不是喊新韭菜进场接盘。
3.心理因素
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去做自认为正确的事,但是由于能力所限并不能把握自己行为的准确性,于是产生了“心理锚”效应。
股市的“心理锚”分为“数量锚”和“道德锚”。
“数量锚”:给出股市应该达到的水平,人们据此衡量当前股市处于高估或低估状态,并做出买进和卖出的决定。
比如,某只股票长时间在50元-100元上下波动,一旦下跌至50元附近的时候,很多人就可能会买进持有;一旦上涨接近100元,就会清仓卖出。
“道德锚”:购买股票的原因,人们根据投资股票的收益和当前消费支出之间权衡取舍。
比如:我们投资的某只股票,因为重大利好,在一个月内连续上涨挣了50万,刚好自己一直想换一辆心仪已久的SUV,我们就基于自己的“道德锚”在卖股票换车和继续投资赚钱之间衡量。
在股市中,人们基于心理锚作用,总是喜欢给自己的决策找原因,总是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情况多,甚至会基于一些毫无逻辑的想法,做出严肃的投资决定。
2021年,美股游戏驿站(GME),不到半年暴涨100多倍,短短一个月又暴跌90%+。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4.付诸行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毁于某一突发厄运。
透过席勒教授描述的结构、文化、心理等因素,我们不难觉察美股泡沫仍在膨胀,导致雪崩的最后一片雪花可能随时飘落,崩盘危机可能随时到来。
但是,作为散户的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关注货币政策
1929年,美国为控制投机性交易,持续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经济恶化,引发经济大萧条。
虽然货币政策并不是针对股市,但是却经常引发股市大幅度波动。
为应对新冠肺炎造成的影响,美国已经实施多轮量化宽松政策,一旦实施强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泡沫可能瞬间爆炸。
关注意见领袖
在美联储成立以来的1929年、1966年和2000年三次股市暴涨时期,美联储主席都会警告股市价格已经偏高。
2021年4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股市中存在市场泡沫;6月,表示美联储开始关注减码量化宽松政策,并指出“加息的条件比预想的更快得到满足”。
股神巴菲特在年度股东大会上也指出,要保持足够多的现金来对抗泡沫风险。目前巴菲特手中有现金1450亿,这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占到总规模的17%左右。
关注风险对冲
采取真正的分散化投资,降低被套牢的风险。
分散化投资并不是简单的分散购买多家公司的股票,而是更加广泛的投资,至少对价格不会朝同一方向变动的资产进行投资。
比如,卖空(A股融券)、股指期货、看跌期权等策略。
《朱子家训》中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历史上看空美股的总会被反复打脸,读完《非理性繁荣》我们不一定要主动去做空美股,而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免遭雪崩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