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3: 施舍还是不施舍,我真纠结

今天这篇较长,请耐心阅读。

不知道各位是什么样的反应,当看到路边乞讨的老人时,你会自发地掏点钱出来吗?还是默默地离开?

我相信肯定有转账的,那肯定也有安安静静离开的。

我记得小时候,老师经常讲遇到路边乞丐,要有那个美德之心,倡导我们要多做好事。所以,在我们幼小的心底就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但随着越来越长大,我发现我的这种态度改变了很多,越来越不喜欢施舍。

再次遇到路边的乞讨人,我似乎变得一毛不拔,不愿意再去掏钱给他们。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但今天我想深度探索一下。

我是在乎自己的钱吗?吝啬于那点钱?好像不是,毕竟我再怎么穷,拿出那几块钱还是没问题,对我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我是害怕被骗吗?好像也不是。虽然有听说过路边乞讨的人某些可能是专门的团体组织,专门做这样的事情来发大财。但是在我这里,并没有一视同仁,是什么还是什么。

我也难以区分,但我并不关心,也不为自己知道这些而认为别人不知道这些就施舍的行为做出评判(这样的人真傻,被骗了也不知道)。

那我是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因为什么?

有人说如果你经历过辛苦的生活,有过最艰难的时刻,你会更加轻易的有这种“同理心”,也会更加容易施舍;

没错,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甚至也有过一段时间,当看到这样的人时,心理的确有点同情心。但随着慢慢长大,即使有同理心,但我依然不会施舍任何东西。

反而之前看过一本书《真实的快乐》,里边有一个研究,大致意思是这样的:相比有过艰辛生活的人来说,那些出身富贵,乐观的人可能会更加愿意施舍。

当然,不要误会了,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施舍的人就是悲观者。一方面我们对乐观,悲观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你很难去定义你是悲观还是乐观?即使你做过测试。

因为即使测试过,那也仅仅这是一段时期而已,下一个时期可能又不一样?

那么这样的一个研究结果还是超乎我们想像,如果解释的话;那可能会说那些出身富贵的人比出身贫寒的人来说,更具有同情心理,也更愿意做出施舍的行为。

反观到我身上,似乎也是趋于这样的结果。因为我真的不喜欢施舍!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人性的弱点》,里边有一句很经典,翻译过来大致是这样:为了得到同情和关注,有时候人会假装弱小,以此来获得存在感。

那这些乞讨的路人呢?我们暂且认为他们的目的很简单:真的穷,为了谋生;假的穷,为了骗钱;好像与之相比,他们还没有达到“想获得存在感”的层面。

但他们确实利用了大众的心理:同情心。我们常常说道德绑架,是不是就是这里的一个反映?再上升一个台阶,我认为这样乞讨的画面,还有一个点在于:我们遇到此情况时脑海中的社会评判和美德之间带来的种种复杂矛盾的心理。

而这种心理让你不爽,不舒服。

不止那些乞讨的人哦!我们生活中还要很多这样的现象出现。比如:有时候女生的无理取闹,是不是就是想要获得一种在男朋友心目中的“存在感”呢?

有时候孩子的淘气,上课不听讲,说话冲,是不是也是想要在父母心中获得“存在感”呢?

我个人觉得,有些事情你可以去做,但是不要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有些事情,我们可以选择更智慧的方式去对待。

施舍并不能帮到他们,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喜欢上这种方式,那你就不是在传承美德喽,就成了助长他人养成这种习惯的凶手。

有人说:我的发心很纯粹,我的念头是善的,我的初心是好的,我不关心对方,我只在乎我施舍的那一瞬间“善”的举动。

种善因得善果。这大概是最强有力的挑战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13: 施舍还是不施舍,我真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