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本质问题探索(未完成)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探寻的路上,观点众多,精彩纷呈。都觉得有道理,但是可能都有对应的局限性。

父母不是木匠,去雕刻孩子成为自己或者社会他人所想要的样子

父母是园丁,尽自己的力去浇水~除虫~剪枝,孩子自己要为他/她  自己负责,长成他的样子。

教育孩子的本质其实是父母的修行。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1%.孩子改变99%.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的问题。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从树根开始的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我们的教育模式变成了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当里面空的部分越多,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而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

你期待孩子学习好,期待他做个好小孩,但这些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越期望他好,越容易形成自己的压力。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教育是一种自醒,一种自身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

卢梭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应该让一个孩子先学会做人。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要学会平等、博爱、自由,身心同步发展,不超越也不会落后,他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能适应外界客观环境的变化。

我们父母或成人的任务,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所在,并顺应他们的天性,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成长成为一个自由的、按自己天性发展的人。

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本质,让他自由,按自己的天性发展,这就是卢梭所说的自然教育,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卢梭说,如果没有了健康和快乐,财富和荣誉又有什么意义?

一切财富和荣誉只是为了身体健康和快乐生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健康快乐、享受生活才是赚取财富的最终目的。

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让我们的能力配得上我们的欲望 。在拥有财富之前,先教育孩子,如何在健康和快乐的基础上,学习获得财富的能力。

卢梭与其它教育学家,最与众不同的是,他认为,一个孩子最终的人生,应该是幸福二字。不管他身处何种阶层,贫穷富贵,他都应该拥有幸福的能力。

有多少夫妻,婚前是情人,婚后是仇人。

每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不休,每日都吵得鸡犬不宁,甚至是大打出手。孩子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怎么可能成长为一个幸福的人。

所以,关于孩子的幸福教育,最好的样板就是,父母要幸福。

父母要维护幸福的秘诀,就是象卢梭说的那样:虽然爱情不可避免会淡去,但维系的一个办法是“在结为夫妻之后继续像两个情人那样过日子。”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吗?我们重新总结一下,

第一,要遵循孩子的天性发展,让他们要学会做人,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二,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家,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第三,一个孩子,拥有一门技能,他必须学会独立生存于世上;

第四,在获得财富的路上,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快乐。

第五,要拥有幸福的能力,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让学生学会真正的学习,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长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奇葩大会压轴演讲里开篇就谈到长大和成长的区别。长大就是年岁一点点变大了,而成长与年岁无关,是习得新的知识、新的智慧的过程,即使一个人功成名就,年岁已高,他也需要成长。

教育学者熊丙奇最近说,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美好。教育不是比输赢,把人分为成功者失败者,而是促进每个个体更加完善。因此,不存在“赢在起跑线”这样的教育理论,老师和父母应该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总拿孩子和别人比,只会增加教育焦虑以及孩子的心理问题。

教育要让孩子更美好的生活!罗素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总的来说,生活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是快乐,我们最好是通过在一切事物上的节制有度和文化的教养来获得它”!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对孩子人生是这样祝愿的:

“在你的生长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你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坚定不移的爱,和极大的机遇。祝愿你一直拥有伟大的梦想。”

  “丰富的人生经历”、“坚定不移的爱”和“极大的机遇”,这就是美国总统和夫人的心中对孩子的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而不是金钱、学历、美貌或是家庭背景。

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家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找到目的,目标。自然也就将教育外包给了妻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外包给学校以及各种兴趣班,教育培训机构。孩子也就如野草一样,长成什么样,天知道了。

除了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孩子去“负责”。

一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四个方面:自己、家庭、公司、国家和社会。

一个人不能控制好各种责任的比重,就无法拥有理想的人生。公司,家人,社会和自己,四碗责任要端平。

断在用过往学习到的东西来解释新的东西。这也是每个人学习的本质,我们不断在用过往的经验和知识来解释客观世界中新的东西。成人已经在无数次的犯错中学会了精确的表达,但我们早已忘记了我们学习的过程。

如果学习的本质是不断在用过往学习到的东西来解释新的东西,那么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孩子提供适合环境,让他们在其中自有的学习。

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校能够交给你的,只是你升学需要保证的知识,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拥有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往大自然学,向自然万物学,向社会这本厚书学,比考试更重要的,比记忆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孩子在认清自己后,开朗自信阳光的成长,让孩子成为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眼中的所谓的令人羡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别人家”的孩子。

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价值有深刻的认知,他不会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世俗的名利和别人的评价之上,所以无论顺境逆境,他都能够充满自信,自由潇洒,坦然处之。孩子的世界纯净的如同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引导他绘制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蓝图,作为家长,必须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心有余响,口不出声!

先成人后成才,是教育的规律!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做到引导而不强制,默默无语却润物细无声才是真正的成功。

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孩子认知自我而不是迎合世俗,追求结果,急功近利!

教育的实质在于让孩子通过实践去发现自己,并成为独立的“我”。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主见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而不是一依附于别人的评价,活在外界认知包围中的萎缩的自我。

在经济实力保障的前提下,当然是让孩子体验越丰富越好。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有这些努力,如果父母本身都被外在的价值观牵着鼻子走,都以外在的评判标准为导向,而不注重引导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这样可能会教出很优秀的孩子,但是很难教出幸福的孩子。

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难,他们有着千篇一律精致光鲜的履历,但是教育出一个发自内心幸福的孩子将万里挑一,成为稀有的珍珠。

为了优秀而优秀的孩子很难幸福;为了幸福而幸福的孩子也很难优秀。

只有那些认同自我、通过超越自己实践自我价值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而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优秀。

教育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之事

兰彻在六年级时就自学完十年级的一切。正因为主动学习,不断地理解知识的真谛,他走进皇家工程学院才有挑战一切世俗教育体制的资本。

“明白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于他不是获得金钱权位的手段,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

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

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求知的欲望和态度。

最后,他成为具有四百项发明专利的伟大科学家法撒克·旺度(兰彻的真正的名字)。

发现每个人的独一无二,鼓励其发挥长板,才是教育的本质。

兰彻有一句口头禅:All is well(一切顺利)。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用乐观用心向上的心态去应对,这样我们离成功会更近一些。

说这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吗”在我们以为兰彻会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犹豫几秒时,他却立即很认真虔诚的回了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应对困难,解决问题。”

学习不是生死竞赛,也不是跟其他人仅仅在成绩上做比较,而是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成功自然会来。

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一段话:“孩子,我让你读书用功,

不是为了让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在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了意义,你就有了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胡哲在《人生不设限》中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

真正的人生是用人生体验换来的。我们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教育的本质问题探索(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