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到底是何意?很多人不清楚

文·段宏刚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现代诗,诗歌陪伴中华儿女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期间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诗篇,如,屈原、宋玉、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陆游、马致远、高启、龚自珍,一直到闻一多、徐志摩、艾青、臧克家、北岛,等等。

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给中国文学史添加了灿烂的一页,让中国传统文化变得丰厚和饱满起来。以至于每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学习许多诗歌,以此向传统文化致敬,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素有“诗王”和“诗魔”的美誉,传世作品大约有3000多首,是唐代诗人里边最多的。


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叙议结合、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为主要特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全面的诗人之一。

白居易自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他3岁识字,5岁诵诗文,10岁能写诗,把他说成是“神童”并不为过。

白居易的成名作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写于786年至787年之间,当时他只有15岁左右,这首诗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应试的试笔习作。

古代科举考试时,考官往往会出一些“拟题诗”,主题以咏物为主,为了区分其它的咏物诗,应考的咏物诗都会在题目前加上“赋得”,以便让人们一看便知它是应试之作,其诗作叫“赋得体”。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小学语文课本的必备诗篇,几乎每个人都能背诵出全部或者其中几句。

首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意思是说:古原上长满了绿意盎然的青草,冬去春来它枯萎了又茂盛,如此循环不断。

首句中的“离离”二字,人人都认识,但它的含义,很多人可能不够清楚。

探讨“离离”二字的含义前,先谈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白居易当时的心境和理想,就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一个书香门第和官宦之家,家族里祖祖辈辈对儒学很有研究,把“修齐治平”看作是最高的人生理想。

生在这样的家庭,白居易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百姓才是天下之根基。一个国家要想变得繁荣昌盛、国强民富,首先要优待的就是自己的黎民百姓。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白居易生活的时代,“安史之乱”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它对大唐皇朝的影响是伤筋动骨的,时常有反贼出来兴风作浪。

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上任徐州彭城县县令,没想到,在781年10月,发生了“唐击李纳徐州之战”,为躲避战乱,一家人不得不搬家到宿州符离。

虚岁才10岁的白居易,第一次尝到了颠沛流离的滋味,一路上,他看到能够安居乐业的百姓太少了,大部分老百姓因为战乱被迫变成了流民。


白居易感叹道:老百姓的生活太艰难了,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并坚信自己的抱负一定能实现。

童年的经历给白居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他的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后来他扛起“现实主义”的大旗,大部分诗歌以反映民间疾苦、抨击时事为主,这些诗歌无疑成为展现当时社会真实现状的“史诗”,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写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大臣、著名诗人顾况负责筛选考生,还没有成名的年轻诗人都要拿上自己的诗作请顾况过目,如果顾况说好,那么,很可能会被选上,并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白居易写完《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带上来到长安拜访顾况。此时的顾况已过花甲之年,当他听到白居易的名字,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就忍不住开玩笑说:长安城里的物价高,居住下来可不容易啊。

白居易很谦虚,没有说什么,直接把《赋得古原草送别》双手递给顾况,然后走出屋外等候消息。

顾况读完诗,竟然激动地从座位上弹起来,大呼“好诗,好诗”,然后将白居易很恭敬地迎进来,跟他一起探讨这首诗的奥妙之处。

凭借《赋得古原草送别》征服顾况后,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城站稳脚跟,最终成为一代诗歌巨匠。

我们在小学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只学了前四句,歌颂了野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实际上,此诗的后四句才是点睛之笔,寄情于景,跟前四句形成了呼应关系,借助野草的枯荣来表达了人生的聚散离合,又暗喻野草在合适的时机会重生,友人也会再相见。


“离”从单字来看,是离别、分开、远去的意思,但两个“离”组成叠词,它的意思就发生了质变,通常用来形容小草茂盛浓密,充满生机活力。

然而,“离离”最初的意思并不是形容小草繁茂,经过许多文人的大胆创新,它的意思才不断延伸,呈现出博大精深的样子。

“离离”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湛露》里,写道:其桐其椅,其实离离。意思是说,这些同类的梧桐和山桐,一棵树比一棵树果实累累。

在这里,“离离”用来形容果实累累。

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楚辞·九叹·思古》里写道:曾哀凄欷心离离兮

“离离”在这里表示剥离、割裂的意思,用来形容心情悲痛、忧伤和孤独,跟本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国时期魏国的甄夫人在乐府诗《塘上行》里写道: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至此,“离离”的意思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形容草木旺盛的样子。到后来,在多数语境下,“离离”都跟茂盛有关,有时特指草木繁茂。

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的首句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既抓住了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还暗示了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表达了一种壮烈的意境。人生应该像野草一样不怕毁灭,随时展现出顽强的再生力量,希望是人生最好的方向和动力,这跟他当时的经历和心境都是吻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到底是何意?很多人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