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中医心理学探究感受分享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心理学以东方思维为背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积极吸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营养,创造性地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将其理论应用于病因、病机、四诊、辨证、治疗和养生等各个环节,它与中医各科有广泛的联系。其思想通过了二干多年的漫长发展,目前已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中医心理学。

其实从中医理论角度去研发中医心理学不得不说是一种创举但是这种创举却不是轻易就能构建出来的就是阴阳五行理论我都不是一下子轻易学会和熟练运用的?我觉得我是神人无所不能但是真的去做却是举步维艰的,其实五行情志心理都不是轻易能学会和运用的,这里面的道道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掌握的只有经常去思考和不断的去完善理论和不断的去实践才会有所进步。

中医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所谓古老,是指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古籍都有关于中医情志致病及情志调理的记载,所谓年轻,是指正式命名为中医心理学,中医高等学校开设中医心理学专业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所以作为专门的学科,又比较年轻。

学习中医心理学的人不是一般人得是上品上医。

上品上医,为道,叫医之道也,要求医者,必须得天人合一,超凡入圣,通天地鬼神,上工守神,上医治未病。上工守神,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切疾病皆因心生,医人之心,方为治病之根,如治树之根本。

其实我觉得我年轻时候为人呆傻心地单纯却在道中,如今感觉智力下降内心驳杂反而觉得自己都不在道中,要继续修道却觉得非常难了。

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建立中医心理学框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中医心理学相关治疗,开展中医心理学理论及临床研究。上世纪80年代末因故取消中医心理学科室,但王克勤老师一直坚持中医心理学研究,临床中以中医和心理治疗为主,发现很多疾病与心、肝、脾脏关系密切,且药物与心理治疗配合效果显著,并首次提出“中医神主学说”,

其实我也得跟前人学习中医心理学我觉得现代大学教材的中医心理学根本就不是完整的中医心理学,洽洽是西方心理学简单修改而根本没有系统结合中医理论的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医心理学所以该版本根本就不究竟。不纯是中医心理学所以我要去学习当代中医心理学心的研究成果构建新的中医心理学体系形成全新版本的《中医心理学》。其实这是一种追求和爱好吧,对于那些大能可能3两年的事对于我至少也得10年时间吧。因为实在是才疏学浅。不敢高谈扩论。做学问可不是做买卖急不得呀?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就遗害后世了。

今天看到王老先生的中医心理学思路觉得挺对。值得学习当然别人的中医心理学理论体系也值得去学习?近几年持续关注中医心理学发现中医心理学发展的越来越快而自己越显得孤露寡闻了。

中医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可追溯到史前文明,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得到很大发展。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载,秦汉以前有“医经七家”,但流传后世仅存《黄帝内经》一家,《内经》融汇了这一时期的心理学思想,阐述了很多中医心理学的理论问题,因此可认为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为《内经》时代。

中医心理学有那些内容:

中医主要是研究治病的,中医将致病因素分为三大类,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

内因就是研究七情六欲对人体的作用:可以是正常的,可以令人得病(不同情绪各有不同作用、及对不同脏腑产生不同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病,内容十分丰富。这就是与心理学有关的主要内容;近代,西医才不断发现情志可以令人得病,不断地证明中医这一理论的正确。

外因就是外界致病因素,即类似西医的细菌、病毒等。

不内外因就是排除内因和外因后的致病因素,例如蛇蝎所伤、跌、碰、刀伤、击打伤等等。

  我们在生活中对人、事、物常会产生各种的情绪,中医称之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善于调剂的情况下,七情变化对健康影响不大。可如果七情太过、持久,就会导致疾病。

心理产生了愤怒的情绪。“怒则气上,怒伤肝”呀!发怒会影响肝脏健康。经常生气的人容易肝气不疏,出现面红耳赤、消化不良、上火、失眠、头痛等症状。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中医重视以治神为本。这里所谈的神,就是心神,神是与形相对而言的。形神合一,所以治形必须配合治神,二者不是孤立的。

真正的中医心理学以德治心,以心调神,让人们通过转变心念,反观内照,转换自身能量频率,解决因心的低频而带来的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实现自医,医他。

中医讲:悲则气消,悲伤肺啊。过度悲忧,可使肺气郁结,意志消沉,继而耗伤肺气,出现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郁闷的情绪也会导致肝郁,继而影响诸多脏腑机能。

其实我也常有忧悲愁的情绪困扰其实对于我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我得学习这些中医知识以便消解我内心的痛苦,常常感触如果我不学习心理学估计以我如今的处境可能都死多少回了,都是心理学素养让我坚持活下来。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内经》,是世界上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又称为活套疗法、以情胜情法、情志移遣法等。

《黄帝内经》中不仅提出了情志相胜疗法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根据它的作用提出了治病必先“调畅情志”的观点。随后受到了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医疗实践中对它加以应用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赋予了它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

二、中医行为疗法:

有习以平惊法、矫正疗法、捕捉患物法、行为诱导法、行为满足法、歌吟疗法、舞蹈疗法等。

  三、气功疗法

气功是调心、调息、调身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

中医心理学前景广阔好好研究和应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医与中医心理学探究感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