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

  今天周五,是这周的周末,也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不留神,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从指尖滑走了。墙上那个挂钟,是我带第一届学生时买的,高三毕业后,在处理班级财产时,孩子们一致同意把这个钟留给我作为纪念。它就挂在我的客厅墙上,滴滴答答,一走就是20年,其间只换过几次电池。但不知为什么,觉得这几年它越走越快了,一年的时间,觉得就是眨个眼的工夫。这不,又到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

  不仅一年,1000年也是弹指一挥间。今天早晨就给孩子们讲《将进酒》,第一句诗就引起了大家无限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记得濮存昕朗读这首诗,在读到“不复回”三个字时,脸上出现了痛苦的表情。其实李白更痛苦,因为他发现还没回过神来,自己就要老去了:“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间如同流水,是永远无法挽回的。而写一篇总结,梳理梳理这一年来的日子,也算留下一点痕迹,不然,明年也会这样过去,只是重复了今年的忙碌,也什么都不会留下。

  首先说说工作。

  一年两个学期,加上暑假的补课,总共上了520节课,172节晚自习,这是课堂。至于作业,阅了1600篇作文,写了四万字的评语,阅读量相当于十部长篇小说。这期间,还开了不少会。总的来说,工作还是往年的工作,忙碌还是照常的忙碌。这事往小里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靠它养家糊口,不可造次;往大里说,是事业,是天底下非常重要的事业,不可马虎。不过退一步说,大家都这么辛苦,我也这么干,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只好一笔带过。

  但我这总结,是自我的命题,不需要给单位交,所以每年把侧重点放在生活的方面,今年也一样,如果绕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下面就分几点说一说。

  一是吃饭。

  一年来吃了不少饭,但大多数已经忘记了,现在想起来,感觉像没吃一样。但家里有学生,有老人,每一顿饭都得按时吃,且绝大多数饭都是在家里吃的,连老人孩子过生日都不例外。不仅按时吃,还得做,因为妻的工作单位很远,每天还要按时接送孩子,我不能死皮赖脸在家等饭吃,这任务也就大多落在我身上了。于是每到下班,我一路走,一路构思,走到家门口,该怎么做饭,就想好了。熟能生巧,并且运用统筹方法,科学利用时间,加上手快,手巧,炒几个菜,就是十几分钟的事。至于主食,有时拉条,有时压面,有时米饭,一到家里,母亲早就准备好了。大宝说,我做的红烧肉、水煮肉片、炸酱面、炒面、臊子面,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退休了可考虑开个店。

  二是喝茶。

  终日奔忙,最能解除疲惫、抚慰内心的,在我来说,就是喝茶。如果特别忙,就用大玻璃杯冲泡,如果有点时间,就摆出茶具,喝喝功夫茶,这同时还能听听音乐。至于喝茶的时间,完全没有个定数,有时早晨,有时中午,有时下午,有时晚上,只要有点空,就喝一喝。而茶叶,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都可以,有时候还自己调配三泡台喝。翻翻一年来的日记,发现光喝茶就写到几十次。茶叶的来源,大多自己买,但也不排除偶有往日的学生、亲朋好友、热情的读者想起我了寄一点来。喝茶是我这些年来坚持的最好的一个习惯,有人说喝茶有好处,有人说不能多喝,但我很少听他们的解劝,按着自己的性子来,哪一天真的胃寒了体虚了喝不成了,也就算了。

  三是跑步。

据有关方面的报道,当然可能也并不准确,说教师的平均寿命,要远低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寿命,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非正常死亡率,要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死亡率。不仅有这报道,朋友圈重视养生的朋友,也指出过这种现象,有相熟的朋友也向我建议,每天无论如何都要抽出一小时来健身,不然哪一天身体真的出问题了,后悔都来不及。

但要在这忙碌琐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抽出一小时闲散的时间,专门用来锻炼身体,对于拼搏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于是就买了个跑步机。在跑步机上跑步,比在外面跑步有点不同,就是履带的旋转,带动两条腿一前一后跑,不需要主动迈出腿去,这很适合像我这样懒惰的人用来锻炼身体。但有一个坏处,就是寡淡无味,容易消磨掉兴趣。制造商可能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上面安置了一台平板电脑。于是在跑步的同时,可以看电影、听音乐。我一般会打开QQ音乐听秦腔。一折戏听下来,不知不觉过去一个小时,且早已大汗淋漓,需要冲个热水澡了。

  这一个我新近培养起来的习惯,需要坚持。

  四是读书。

  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但我是个语文老师,头脑里没有一点东西,上课就会成为一件很痛苦的事。这是我要坚持读书的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几年来,我尽量用读书来挤压玩手机的时间,使自己不至于太过空虚无聊。

  还读点书,就避免不了要买书。但只要买书,就要花钱,挣得少,花得多,有时候也于心不忍。但我想,别人抽烟喝酒,一年可能花不少钱,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拿这钱来买书,想一想就心安理得了。

  因为不断读,不断买,20年来,我的书房也逐渐成长,现在有八个书架,满满一房子书了。一个有很多藏书的书房,是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它是主人苦心经营起来的、符合自己需要的、最为舒适自如的地方。梁文道曾说,一个人的书就是他的灵魂,一个人的全部藏书,就是他灵魂的全部。

  当夜幕降临,关上书房门,拧开电灯,取下一本书,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夜晚。

  五是写作。

  今天数了一下,一年来,我写了300篇随笔,其实也就是300篇文章,大致30多万字。原想着我一天要写一篇文章,但到年终盘算,还是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欠了60多篇。但这已经足够多了。

  昨天碰见一位这方面前辈,说我写文章出手很快,一件小事,随便点染几笔,就能成为一篇很有意趣的文章。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还有一个经常读我文章的人,曾经给我留言说,读我的文章,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忧伤的时候,轻轻拂去;开心的时候,莞尔一笑,在我的笔下,生活就是个打包给我们的东西:有好有坏,有涨有跌,会遇到好人,也会遇到坏人,会顺利,也会碰到不顺利,不偏不倚,刚刚好。

  这原本是我写作的初衷。我总觉得,散文小品的写作,应以宽和、轻松、随意为主,不然自己写着累,读者读起来也累。其实看蒙田和培根的随笔,就是对生活的记录和思考,而民国散文大家周作人、梁实秋、俞平伯、叶圣陶、夏丏尊、林语堂、梁遇春、丰子恺等人,都不会板起面孔正襟危坐写文章。而读他们的文章,大可不必去追寻深刻的意义,很适合躺在椅上读,斜在床上读,都能使人的心平静下来。

  生活原本忙碌,但忙碌会使生活乏味,乏味的生活又会使人变得麻木。我在写作上的努力,也是我自己对抗平庸的一种方式,避免因忙碌变得麻木,从而成为一个面目可憎的人。

  读者的关注给了我更大的鼓励。写作最需要动力,而我不竭的动力,正是来自这些能认真读过文章的好朋友。

  六是我的两本书。

  《家在五里桥》是去年出版的,早已卖完,我的手头只有五本书了,给自己留个纪念。

  《都是我的歌》是今年出版的。我自己很喜欢这本书,也就30几万字,但印成书本,拿在手里感觉很厚实,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这本集子里的文章,也都是随性而为的东西,里面有我走过的路,但我不仅走路,也留意路边的花草;有我读过的书,但我不仅读书,还要联系生活,发出一些感叹;有我经历过的事、见过的人,但我没有轻易放过他们,大多要记录在案;有我吃过的三餐,但我不仅吃饭,还要品砸一下里面的味道,并说道说道。

  这本书的出版,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一直到今年5月8号,才拿到书。记得最高兴的,是我的两个孩子。二宝当时刚过了两岁的生日,对一切新的事物都感兴趣,进门看到这本书,立马跑过来翻看。这一翻,就发现了我的照片。他兴奋地冲着奶奶大喊:“看!爸爸!看!爸爸!”母亲拿到书,翻了一下说,这比你写的上一本书厚多了。大宝放学回家,二宝早就拿着书迎在门喊:“姐姐,看!爸爸!”大宝一脸惊喜,高兴地把二宝抱起来转了几个圈,然后坐下看书,吃饭都叫不过来。

  七是一些令人愉快的事。

  生活就是形形色色的人,乱七八糟的事,有令人愉快的事,也有令人不愉快的事。而我生存的法宝,就是凡事拣好的看,不好的事,能忘,就尽量忘掉。于是,一到年终岁末,我想起来的,大多是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在这篇小总结里,就没法一起展开,但一年来,我都把它们写到文章里去了,成了我留在身后的、深深浅浅的脚印。

  这些快的事,有好多都是孩子们给我带来的。比如大宝的羽毛球越打越好,在省锦标赛上,获得团体奖,在市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单打冠军。比如二宝逐渐长大,嘴巴越来越会说,每天逗得家人们哈哈大笑。比如我以前的学生经常发来节日的问候,有的寄点东西让我尝尝,有的寄点茶叶让我喝喝,还有一个给我买了衣服,我不仅为此写了文章,还穿在身上到处炫耀。

  八是偶尔也出出门。

  这两年因为疫情,基本就憋在家里了。但为了散散心,透透气,周末如果有可能,我就尽量带家里人去郊外转转。远一些,到南山脚下,哪里有大片的花田,近一些,到城北的荒野,那里有好多湖泊。出不了远门,也就只好这样了。

  总之,好好坏坏,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从明天开始,就是新的一年,但愿一切都好。

  今晚不上晚自习,有点时间,坐在躺椅上写总结,这回看表,已经马上12点了,有好多想说的话,再一写,就交过夜,到明年了。就此打住,因为是顺口念的,还有在12点之前发出,没有修改的时间,可能里面有好多错字,望大家能指出来。

  窗外迎新的炮声已经响起,我的瞌睡已经降临,各位好朋友,明年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