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当普通人怎么了?我就“不上进”怎么了?

过去我们总能看到媒体报道比尔·盖茨、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这些“出人头地”的人励志的故事,而现在打开自媒体,貌似月入2万、年入百万成为了常态,好像社会在给普通人制造一种焦虑,普通人不上进、没有幸福感甚至在浪费生命?

出人头地的人确实优秀,值得每个人学习,但是最优秀的人只有1%,所以我们作为99%的普通人中的一份子,凭什么不配拥有幸福呢?难道绝大多数人不幸福?凭什么我们就是在浪费生命呢?难道绝大多数人是在浪费生命?

多年前晗韩看过一篇文章的标题,小孩子质问大人为什么一定要出人头地?虽然当年晗韩经历不多还说不出来理由,但还是很受触动,因为在我们上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经常也给我们灌输“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出人头地”类似的观念。

过去的家长和老师对我们的期待太高了。晗韩当年上初中,学校规定7点40到校,晚上5点半放学,记得一次3天小长假,语文老师居然要求我们这3天也按学校的作息时间来学习,我觉得挺不现实的,谁不是假期想睡个懒觉呢。后来班级参加篮球赛,班主任居然规定,如果这周有篮球赛,体育课就取消。难道禁止娱乐活动就能让我们提高学习成绩,然后考上985大学?衡水中学还有台球室供学生娱乐,每年还是很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难道取消台球室,学生就能考上比清华北大更好的哈佛或斯坦福?

在我们上学期间,老师们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会找各种借口,比如美术老师或体育老师有事我们改上数学课,既然这些提高我们德智体美课程的老师总有事,那为什么还要招聘这些老师呢?上这些课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使我们全面发展吗?国家已经重视此类现象并开始大力整治,CCTV已经报道过。

晗韩还看过一张讽刺社会的图片,一个孩子学习,周围家长送饭送水扇扇子。而提到我们曾经最痛恨的补课,补课真的能提高学习成绩吗?晗韩亲戚家孩子花好几万补课想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最终还是没考上。如果补课真的能提高学习成绩,教育部一定会派人进行调研,并全面推广补习班的学习方式,到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提高了,大家反而不用补课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也减轻了。

很多家长抱怨给孩子报兴趣班也越来越卷,晗韩小时候学钢琴的时候周围的小朋友就喜欢比谁的级数高,比如别人经常问我考几级了?如果大家抱着这种态度培养孩子学乐器,晗韩宁可劝大家放弃,因为1万个学钢琴的人里面只有一两个能成为郎朗。

在我们国家,高考对于一个人的命运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绝大多数人肯定是考不上985的,只要努力了,考一个普通大学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对自己的大学不满意,将来也有机会,考研去一所更好的学校。全世界那么多学钢琴的孩子,能成为郎朗的就那几个,不能成为郎朗又怎样呢?就像晗韩妈妈说的,只要能弹好听的曲子、或者喜欢的歌儿,能使自己感到高兴就行了。

过去我们总说“不要在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可是作为一名普通人,选择安逸有什么错呢?我只想每个月按时拿工资,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打工人兢兢业业工作,这不是奋斗吗?或者说“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如果因为工作累坏了身体,我可能还会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拿命换钱,因为这点儿钱还不够送医院的。作为一名普通人,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是做到了自己该做的,就很合格了。否则,没有工资收入,哪能生活呢?

我们可能批评过父母见识少、目光短浅、甚至有人因为自己出生在普通家庭而痛恨父母,其实我们的父母年轻时也是一名热血少年,随着经历的增加,被生活磨平了。当我们经历足够多,我们也是在走父母的“路”而已。

有时我们觉得自己30岁还一事无成,晗韩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难道将来一定要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专家吗?绝大多数人都是社会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不管是成为工作领域内的专家还是螺丝钉,只要能幸福快乐的活着,就是“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当我们能接受自己是一名普通人后,就会降低期待,烦恼也会减少很多,因为很多烦恼就是源于我们对自己过高的期待。降低期待可以从“数量”和“难度”两方面下手。我们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需要衡量每件事情的孰轻孰重,不重要的事情完全可以不做,得到一个西瓜,再多的芝麻也可以忽略。

太难的事情也不需要做,除非我们有爱因斯坦的智商。走路还没学会,更别提学跑步了。婴儿学习走路的过程没有太多期待,但是成年人经常因为不能忍受最初的失败或者遇到一点坎坷就放弃。学习的过程就是神经元细胞之间发生反应建立链接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太快,我们的大脑也受不了,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有点耐心、放慢速度呢?做一件事情,从最简单的点开始入手,对于任何人来说是最适合的。只要我们做到降低期待,就不会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也不会在辅导作业的时候爆发“母子大战”,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配偶因为某方面做得不好而导致婚姻关系紧张,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普通,也不会因为自己某方面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如别人而自责,自然就能做到不和他人比较,因为比我们优秀的人太多了,而我们永远比不过别人。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提出了“小确幸”,指的就是能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小事。相比买房买车这些“大确幸”,我们普通人一辈子可能只会做几次,因为每做一次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小事”在生活中是可以经常发生的,一件件“小确幸”的发生,可以使我们的幸福感一次又一次的增加,所以从长久来看,“小确幸”的影响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降低期待并不会使我们失去斗志,因为我们做到了希望自己变好的前提,只要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无论结果怎样,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能坦然接受。虽然最近几年大家在谈论“躺平”,但真正“躺平”的人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在工作中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如果我们有所成就,还愿意回归普通,就会感到更幸福。《读者》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他就是一个傻乎乎的老爸而已》,是晗韩10多年前看过的,这篇文章从房祖名的视角描述自己的父亲成龙,其中讲到成龙连手机都用不明白,可能我们会感到奇怪,一个能上天入地的人居然连手机都不会用,最让房祖名感到幸福的是和成龙相处的种种细节。所以再厉害的人,也终将变得普通。就像《叶问3》电影结局,叶问赢得张天志最后一战后,告诉张天志: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身边的人,然后镜头转向了叶问的妻子张永成,所以《叶问》系列电影的主旨并不是咏春拳,而是家。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我们想让孩子努力考上清华北大、学好弹钢琴没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为一名性格健全的人,能够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我们看书学习也并不是指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改善自己的生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考清华北大拼命卷,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无论人生这条道路怎么走,都要学会看沿途的风景。能爬上珠穆朗玛峰的只是少数人,不能的话,爬华山也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也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如果成绩单更好看一些就能出人头地,985大学的学生早就出人头地了。

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普通,也会重新定义逆袭。普通人的逆袭就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好,只要今天过得比昨天好,今天就是有意义的一天,哪怕是多工作一天多拿一天的工资,或者是学会一个简单的道理并做到,这才是绝大多数人成长的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想当普通人怎么了?我就“不上进”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