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

第八节  前与后

1.教育是心灵首先达到的地方

    教育需要我们做的并不多,做的太多就往往背离了教育,而是需要把我们的心灵点亮,放在孩子生命的前方就足够了 。

    这也是我做教育内心遵循的一个信条,教育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把我们的心灵点亮放在孩子生命的前方。黑暗中所有的生命都是趋光的,孩子成长在不同的年龄段里需要不断面对他这个年龄段未知、困惑的东西,在思维的视线里是盲区是黑暗,我们家长要把自己点亮放在前面,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走,这就足够了 。

      现在很多家长是被孩子牵着走,孩子出问题了,这个问题刺激得你很难受了,你才知道去思考 。
2.教育是思于前,行于后

    教育是思于前,而行于后。心里考虑在先,考虑到这是一个积极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消极的暗示和预测 。

      先说思于前。山东有一个家长,是个领导,找到我,一开始不服我。他儿子很小,又抽烟,又上网。我说: 好,你下个月再来找我,下个月你孩子基本上在网吧里边待着就不回家了。

      第二个月两口子来了,说儿子叫不回家了;我说你再回去,下个月,可能派出所的会找你 。

      一个月后他们又来了,说派出所把他儿子抓起来了,他们花了一千多块钱才把孩子弄出来。我说派出所弄完了,下一次就可能要去少年管教所,该劳教了 。

      又过了一个月,那孩子果然给弄进去了,拿刀捅人了,而且把人致残了,这个父亲这时才彻底服了 。

      我是根据他们家的情况,在他们对孩子没有一个客观判断的时候,给他们点明情况,他们却不知道做什么。要防止孩子走到这一步,我们就必须心在前,考虑在前,知道哪个地方孩子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才知道该站到哪儿,该动哪儿,这一定要考虑到前面 。

      再说行于后。行于后就是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走完这条路,让孩子自己走过来。比如孩子小时候摔倒,尽可能不要扶,让他自己起来,哭一会儿就哭一会儿,因为他自己挣扎起来的这个过程带给他很多的思考。包括对一些危险事情的认识,这就是成长 。

      后来我把山东那个孩子领到了另外一个积极的方向上,非常妙。他们到我那儿。一家人给我绣十字绣,绣了一个很大的“福”字 。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这后半辈子要跟着我做教育了,先上幼教,因为那个孩子,我发现他没什么优点了,说实在的,那么大点,该犯的错都犯了,该去的地方都去了,我唯一发现他和我女儿对视的时候,他那张脸显得那么可爱,那么天真,闪现出一种非常柔和的目光。那孩子我们一般人在街上看见他都刺,他一发起火来,眼睛带着杀气,但他一看见一个孩子的时候,却变得那么可爱。到我跟前的时候,他完全变了另外一个人,端茶倒水,伺候我,完全找到了一种做儿子的感觉。在我面前,在小孩子面前,他那种天真,那种内在的善良美的一面完全展现了出来。我去年给他指的路,学幼教,当然我带了他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去学幼教,现在学的很好,他毕业之后,我准备让他在北京某个幼儿园待上一年半载,然后再送到北师大,再深造,深造完了我再带,这孩子就从地狱走向天堂了 。

    这就是要有一个前提:我对孩子们的发现。我特想有更多的时间跟我们的孩子接触,完成我对他们的第一步发现,我觉得这个太重要了,一旦这条路清晰了,我们心里就特有底,孩子的发展,孩子的很多事情可能也在这样的一种发现中完成了,不然的话我们瞎忙完。

    所以我们学习这些,包括文化,包括哲学,我们的心,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眼光一定要放在孩子生命的前方,越远越好 。

3.谋事在前,做事在后

    谋事在前,做事在后,这其中包含着做事的时机和节奏。教育也是有节奏的,而且这种节奏做起来很美,但是你要和孩子的自我发展合上拍,包括克服孩子的一个毛病的时候,也是一点一点脱落,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

本文内容节选自皇甫军伟 ——《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 》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