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一、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大道如江河无所不在。万物倚仗她生养却从不推辞,泽被苍生而不将自己视为主宰者。她无欲而静,隐微虚无,发挥作用时往往不被注意,所以可以称它为“小”;万物最后都归于道,她却不自以为能主宰万物。所以可称其为伟大。也正是道不自以为伟大,不眼高手低,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做起,才能一步步成就伟大。

2、南怀瑾《老子他说》

所谓“大道泛兮”,是说“道”是到处都在的,无所不在的,“其可左右”,好像就在我们的左右。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宇宙万物都是它生的,宇宙万物的现象就是它的相,宇宙万物的用就是它的用。万物靠它而生,但对它没有回报,可是它不辞劳苦,永远生生不息。“功成而不名有”,它滋生万有而不表功,也没有用什么东西标榜自己。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它庇护着万物,但是它并不做万物的主人。虽生万物,是自然而生;万物最后自然归于毁灭,回到它的本来。一切都是自然的,它并不做万物之主,“常无欲可名于小”,它本身没有一点欲望,对万有没有任何要求,因此可以随便为之定名,讲它很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万物最后也回到它那里,所以,它包容了万物万有,这也可以叫它为大。换一句话说,大也好,小也好,讲它“空”也好,“有”也好,都是人为的观念,它本身没有一个什么观念。因为道这个东西,它不像人,也不像其他的现象,但是,人和一切万有现象,都是它所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而它没有自高、自大、自满、自足,所以能成为伟大,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泛兮,大道周流无穷,无所不在,万物莫不以道为宗。其可左右,大道如川谷泛于江海那样,泛于天下,泽被万物。圣人只要能够退身全道,就可以把握它。

(2)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万物依赖道而生,但是道不会以言教命令它们应该怎样去做,而是行不言之教,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功成,生万物,定万化,是万物得以成,谓之功成。不名有,万物虽然皆依赖道而生,依赖道而成,但是道不会因为自己生了万物造化了万物,就把万物据为己有。

(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衣,泽被而覆之。养,以甘露滋养之。道虽然衣养万物,但从不会因此而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自命为万物之主。无欲有、欲得、欲宰万物之欲,故道常无欲。常无欲则无身,道无身,虽至大,而不以身自见。不自见,故可名为小。

(4)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皆归附于自然之教,而道却不会以万物之主自居,对它们进行宰制。道复,万物皆归;道全,万物皆成。万物称成之,大道皆能无所不蓄,故可名为大。

(5)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所以,圣人自始至终都要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才能退身全道。唯有退身全道,道才能无所不生、无所不养、无所不成。退身全道,去人之大,而成天之大。圣王有道,天下皆归,圣王才能成天下之功大,才能成自然之道大。成圣功之至大。


三、我之体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章不难理解,还是在说要放下小我才能成就大我,放下私欲,全心全意为众人服务,才能成就大业。

这个道理我不止一次的听到过,但现在听到的感觉和原来完全不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入党谈话,辅导员老师叫我去她办公室,我刚一进门,她就问我:“你知道我党最核心的宗旨是什么吗?”。我一下懵了,脑子里能想起来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句,因为这一句从小学开始就是我们互相调侃的暗语,它背后只代表三个字“假大空”。

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出这一句,但脑子里怎么也调不出别的,紧张的脑门直冒汗。老师见我愣着不说话,有些生气的说:“是什么?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入什么党。”我一着急,嘴不听使唤,就说出了这句。我话音未落,她就抢过去说:“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坐下,我给你说说,”

然后我就再也没有被允许说一句话,她滔滔不绝的给我说了近一个小时,直到说的浑身冒汗。基本大意就是我党如何如何伟大,她如何如何受到感染,于是一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艰苦卓绝的活。走出那位老师的办公室,我有种想把入党申请书拿回来的冲动。一想到以后要如此虚伪,心中就无限的抗拒。

我一直带着这种偏见,也一直很反感各种大道理。直到近些年才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之所以觉得假,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背景,不知道它的前因后果,不知道它的应用方法。但当我们找到这个道理出处,还原到它本来的场景里,才会发现,原来它并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道德经这一章于给我的启发便是如此——我一下明白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要我们只能为公不能有私,而是要放下过多的私欲,选择一种更符合道的方式行事即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万物归焉”和“成其大”即取得成功。

我想读经典的价值便在于此吧——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个道理的源头,重新理解这句话本来的含义。那些我们曾经听腻的、怀疑的、不屑的、嘲讽的大道理,也许就能变成我们笃定的价值观,从而指引我们一步步回归“正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