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4月7日写的笔记,“以多胜少是常态”这个想法找到更专业的表达了:

P77: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这一点似乎跟我们平时宣扬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以少胜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

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以虞待不虞者胜”

第一个理解是如《左传》所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没有预先准备,没有周密防备,是不可以带军队的。

《孙子兵法》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不能料定敌人不会来攻击,要有准备他来了我也不怕。

要时刻准备着,防患于未然。不能担心敌人不来浪费了准备的精力。

《兵法百言》:“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宁可我白准备,也不能让他万一来了,让他得手。

春秋时吴楚交战,两军相距三十里,大雨下了十天十夜,晚上连星星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楚军左史倚提醒将军子期:“如此天气,吴军觉得我们没有防备,一定来偷袭,应该警惕”。吴军果然半夜来袭,见楚军严阵以待,知道无利可图便撤回了。左史倚又向子期出谋:“吴军深夜归营,疲惫不堪,肯定疏于防守,击之必破”。子期依计而行,果然大破吴军。


第二个理解是“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人生就是不断地埋下伏笔,机会来的时候,你都准备好了。


安史之乱,哥舒翰潼关驻守半年之久,形势渐渐好转,唐玄宗却在杨国忠的煽风点火下逼其出战,结果大败导致长安失守,玄宗逃至四川。和杨国忠斗得你死我活,也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杨国忠是小人,但君子有时候就得和小人交朋友。即使做不到,至少要有这个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