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作业

1、 列举常见的内核参数以及参数的意义

(1)net.ipv4.ip_forward:数据包的路由转发开关,设置为1表示开启,0表示关闭。

(2)vm.drop_caches:清空caches,释放内存占用。设置为1表示清空 pagecache,设置为2表示清空 dentries 和 inodes,设置为3表示清空所有缓存(pagecache、dentries 和 inodes)

(3)kernel.hostname:主机名的内核参数

(4)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忽略所有外部来的ping请求,但不影响自己对外外的ping操作。设置为1表示关闭ICMP回应功能,设置0表示开启ICMP回应功能。

(5)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设置TCP最大的timewait数量。默认是180000

(6)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允许系统打开的端口范围,值为两个数字,中间以空格隔开,分别表示最小端口号和最大端口号。

(7)net.ipv4.tcp_tw_recycle:启用timewait快速回收。设置为1表示启用功能。

(8)net.ipv4.tcp_tw_reuse :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设置为1表示启用功能。

2、 如何通过/proc查看top中展示的进程状态

top中展示的进程状态有:

PID列:进程ID,为/proc目录下的数字目录,每个进程的PID数字做为目录名称。

USER :进程的所属用户,为/proc/PID/status文件中的Uid这行所对应的用户名称。

PR :任务的调度优先级 , 在/proc/PID/stat文件中第18列数值

NI :表示任务的NICE值,在/proc/PID/stat文件中第19列数值

VIRT :虚拟内存大小(KiB),任务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 它包括所有代码,数据和共享库以及已换出的页面和已映射但未使用的页面。      在/proc/PID/statm文件中第1列数值(单位为页)

RES :表示驻留内存大小(KiB) ,任务正在使用的非交换物理内存。在/proc/PID/statm文件中第2列数值(单位为页)

SHR :表示共享内存大小(KiB),可能与其他进程共享的内存,在/proc/PID/statm文件中第3列数值(单位为页)

S  : 为/proc/PID/status文件中State:这行显示的进程状态

%CPU :CPU使用率,自上一次屏幕刷新以来占用的CPU时间与总CPU时间的百分比。(通过计算得到)

%MEM :内存使用(RES)任务当前使用的可用物理内存份额。(通过计算RES与总内存比率得到)

TIME+ :任务自启动以来使用的总CPU时间,显示百分之一秒的精度(未找到)在/proc/PID/stat文件中体现为两个时间之和 :第14列该任务在用户态运行的时间 和第15列该任务在核心态运行的时间

COMMAND列:为/proc/PID/comm文件内容

3、 分别用while、for循环检测10.0.0.1/24网段存活的IP地址

10.0.0.1/24网段包含的主机IP有:10.0.0.1--10.0.0.254.

使用while循环检测脚本

#!/bin/bash

ip="1"

while [ "${ip}" != "255" ]

do

{

{

ping  -c 1 10.0.0.${ip}  &>/dev/null

[ $? -eq 0 ] && echo "10.0.0.${ip} UP"

}&

ip=$[$ip+1]

}

done

上面的脚本说明如下:

while条件为"${ip}" != "255",是通过字符串比较,先给ip赋值为"1"字符串,然后通过使用ip=$[$ip+1]使变量ip自增1,当ip变量不等于“255”字符串时,执行ping命令,所以程序会从1到254都会执行ping命令。在do{.....}done内部有一个{ping....}&的语句段是完成ping 操作的,可以把它放在后台执行,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然后我们来看一下ping操作的过程。选项 -c 1 表示ping的次数为1,10.0.0.${ip}表示组装ping的IP地址,这样通过变量值替换就可以组装出所有的IP地址。&>/dev/null表示把所有的标准输出和错误输出都写入到/dev/null这个Linux大黑洞中,即丢弃所有输出。因为我们只想知道ping的命令结果,而不是它的输出内容。所以下一步就用 [ $? -eq 0 ] 来检查前面这个ping命令的执行结果,&&表示如果前一个命令的执行结果为真(即ping 通了),就执行后面的echo "10.0.0.${ip} UP",显示对应的IP存活。

使用for循环来写

#!/bin/bash

for     ip     in   $(seq 1 254)

do

{

ping -c 1  10.0.0.${ip}     &>/dev/null

[ $? -eq 0 ] && echo "10.0.0.${ip} is  UP"

}&

done

4、 说明initrd的作用

initrd 是 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的缩写,表示由 boot loader 初始化的内存盘。在 linux内核启动前, boot loader 会将磁盘等存储介质中的 initrd 文件先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先访问该内存中的 initrd 文件系统然后才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启动过程被分为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执行内存中的 initrd 文件系统中的初始化文件(在Linux2.4 内核是/linuxrc 文件,是由文件系统镜像生成的;在Linux2.6内核是/init文件,是使用 cpio 工具生成),负责加载内核访问根文件系统存储介质的驱动模块, 以及加载根文件系统。第二过程是执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的 /sbin/init 进程。

initrd的主要作用:

(1)使linux 发行版适应各种不同的硬件架构

Linux发行版在内核中只编译了基本的硬件驱动,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检测系统硬件,生成包含安装系统硬件驱动的 initrd。linux 发行版必须适应各种不同的硬件架构,但又不可能把所有的驱动编译进内核,否则内核会变得臃肿庞大。所以Initrd成为linux 发行版的必备部件。

(2)livecd适应复杂的硬件环境。

livecd是一种从CD光盘中直接引导出一个可用的Linux系统。这种方式面临更为复杂的硬件环境,也需要使用Initrd技术

(3)usb启动盘必备技术

因为usb从驱动加载到设备真正可用大概需要几秒钟时间。如果将 usb 驱动编译进内核,那在内核访问 usb 设备时, usb 设备通常没有初始化完毕。所以改为在 initrd 中加载 usb 驱动,然后休眠几秒中,等待 usb设备初始化完毕后再挂载 usb 设备中的文件系统。

(4)实现个性化 bootsplash

Boot-splash通过对内核打补丁来改变linux控制台对图像显示的支持,通过用户空间程式来定制启动logo、设定控制台背景和显隐启动时的字符信息,甚至能够支持开机画面的动画显示。在 linuxrc 脚本中可以很方便地启用个性化 bootsplash。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