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给我的启示

就读书而言,自己尤其喜欢文史哲方面,在这三块涉猎较广。2008年,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也接触了不少研究释儒道的人群,自己也深受影响,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读诸如《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经典,听了大量关于中医、易经等的讲座,越发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妙。最后我发现对我改变最大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自己所知仅是皮毛,但就是这点皮毛以及极大的改变了我。

我常告诉朋友一个“悟”字,用上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思考。通过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究竟悟到了什么呢?

1、世间无他人,唯我一人也。“我”是一切的根源。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镜像世界,这个世界,照见的只有自己---“风未动,幡未动,唯仁者心动”。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自己的问题。儒家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以致知,致知以诚意,诚意以正心,正心以修身,修好了自己才能齐家、治国继而平天下。自己一堆问题,一堆毛病,小事做不好,大事一定做不了。佛家讲“戒定慧”,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他们所强调的,无一不是修己,只有修己才能“达人”。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怨天尤人,把责任一味推到别人身上,这是私心太盛,贪心不足。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万事万物都有其道,都有其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规律,顺势而为。譬如,那么多“别人家的孩子”出现在家长嘴里,大家有没有想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万紫千红,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我们无法强求一致。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强化他们这一点,引导他们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这就是成才了。就学习而言,第一天播种,我们不能期待第二天就能收获。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天学爬,爬好了才能走,才能跑,爬好了,走好了,跑起来了后才能做更复杂的运动。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必须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优劣势,了解他们思维发展的程度。

2、人活一世,唯“德”为本。人生也好,世界也罢,都是一个能量场。“爱往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得到便是失去,失去便是得到。但是,在所有的失去和得到中,德行是所有能量的根基,厚德才能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秧”。就教育而言,其本质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立德树人。

阅读经典还让我得出一个道理:世间最为公正的法则---因果。因是付出,果实收获。也可以说:交换。通过付出来交换一个结果。你付出了,付出东安路一定地步,“因”积到一定地步,“果”就来了。换句话说:量变达到一定地步才会发生质变,量变不够,低水平徘徊。吝于付出却贪图收获,这是贪心的表现。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吧?他都强调“结营寨,打呆仗”,这与我们常说的“深挖沟、广积粮”是一个道理。我们都是平常人,无天赋异禀,还想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不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这且不是痴人说梦?说到底还是贪心不足。

做事情的最佳方式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你耕深耘透,收获自然不期而至。当结果未能如愿,问问自己过程如何。结果来了,心烦意乱、歇斯底里,这也是贪心的表现。所以不是有人说嘛: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都想不劳而获,都想一劳永逸。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是“大愚若智”,那些扎扎实实去深耕细作的“傻子”才是大智若愚。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大智慧?大道至简,最简单就是大道。知道一点“好”,然后勤而行之,大道就是这样走出来的。“大道之下,天下为公”,大道还是忘我。当我们忘了个人的荣辱得失,一心只为他人时,我们便也是近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经”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