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低处看,向高处行

清代名臣左宗棠曾写过这么几句话:“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意即做人要立志高远、处世低调、心胸宽广;做事要高瞻远瞩、处变不惊、留有余地。个人以为,还可以加上一句:“向低处看”——看自己、看他人、看世事,都要学会看最低处。

《论语》里记载,曾参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尚且要时时反省自己,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就更应该时时检讨自己了。

道理人人都懂,但要真正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其原因多半是因为人的天性是追逐快乐、厌恶痛苦的,而时时反省自己、找自己的问题,是一件极不快乐的事情,除了极端自律的人之外,是很难真正做到“日三省吾身”的,这大概也是圣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原因之一了。

所以,除了严重缺乏自信的人之外,多数人都习惯于高估自己——高估自己的潜能、承压能力,成功了是自己的才华能力出众,万一失败,则是因为他人的错误或形势、环境等等客观因素,其后果不言而喻。

向自己的最低处看,不仅仅是要勇于正视并承认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是要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低潮时刻。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有起有落。在往上走的时候,成功多于失败,得意多于失意,自然会信心倍增;而身处人生低谷,前途不明,经济困顿,则很容易变得失落,愤世嫉俗。而向低处看,就是即使身处困境,也要遇险不乱,处变不惊,守住自己的本性与初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与人相处时,既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更要学会看他人的最低处,也就是品性中的弱点与短处,以及如何面对困境。而学会看他人的最低处,并不是为了否定他人,而是为了更好更长远地相处。

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女主人公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看人要看他品性的最低处”。这是因为在交友择偶时,吸引我们的,往往是对方的优点,而决定能否相处长久的,却是对方性格中的缺点、身处困境时的样子,以及自己能否容忍对方的缺点、接受他以最坏的态度来对待你。

人总是习惯于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看,尤其是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成功的光环会掩饰弱点。但落魄时,有的人仍然乐观向上,对生活始终保持热情和期待;而有的人却不仅不反思自身的过错,还会将过错全部推到他人身上,甚至变得穷凶极恶。所以,只有在最低处,才能看清人性本来的面貌。如果能够接受对方身处最低处的状态,便有可能更为长久地相知相守。

看世事,要学会看最低处,就是要有底线思维、危机意识。

所谓底线,就是不能突破的临界点,一旦突破,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安稳的现世、安全的状态便极有可能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底线思维就是要学会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从而争取最大的期望值。而危机意识则是在取得成绩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分析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

《易经》指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世事多变,祸福相倚,安稳的现世里很有可能潜伏着未知的风险。只有“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才能有备无患,遇险不惊,化危为安,“争取最好的结果”。

为人处世,志存高远、高瞻远瞩固然重要,但决定人生高度的,并不完全在于人的志向,而是是否能够无论顺境逆境都能保持本性、安不忘危、宠辱不惊。只有向低处看,才能向高处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低处看,向高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