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道德经》第18章

2021.4.12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豫见《道德经》第18章

日经第878篇

原文: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

知快出,案有大伪。

六亲不和,案有畜慈。

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大意:

从文字上理解就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当道衰微后,便提倡仁义道德,但是却适得其反,越强调越糟糕。

六亲是指:父母、兄弟、夫妇。

只有当六亲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才能看出:何者孝?何者不孝?

同时,由一个人的坏去衬托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一件不幸的事,老子是希望看到每个家庭都和乐幸福。

同样的道理,老子并不希望出现太多的忠臣义士,因为忠臣义士并非好现象。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那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于历史混乱、生灵涂炭的悲惨时代。

一个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代老百姓的苦难。

如果,国家风调雨顺,百姓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那么岂不是个个是忠臣、人人是好人了吗。

所以,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任何一股新的形态在面临转型时,通常都会伴随种种变动,蜕变才能成长,墨守成规就只能原地踏步。

所有的改革都会有冲突,不可避免会涉及和影响某一方势力利益,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更高的价值观来平衡,如果价值不统一,就会造成动荡。

不破不立,生命不就是在不断的蜕变中更新的吗?系统不更新,机器就会转不动,道场不清理,新的血液就进不来。

一切都是机缘和合的产物,这个世界唯一永恒的就是一直在变。谁说这是“我”的,谁就执着,谁就死。

老子不光是个哲学家,也是个医生,但他是研究医理的医生,也就是医生的医生。

他认为儒生们开的药方,对是对,但是药吃多了,副作用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光讲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有人自然会加以利用,做出假仁假义、欺世盗名之事,结果弄巧成拙,照样害人。

普通话就是:打着大爱的旗帜,做见不得光的事情。

(我发现,我的频率特别敏锐,写文章也是机缘,这一章为什么在今天写,是因为机缘到了,频率是共振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不是随便出现的。)

不要把人当人看,要把人当频率看。

智慧与奸诈,乃一体两面,一线之隔。

聪明与狡猾、老实与笨蛋,根本都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兄弟。

诚实的智慧要合于“道”,并用之于世,同时为人类社会谋福造利,那就对了,名之为“德”。

道是本体,德是用体。然而,诚实虽是好事,若使用不当,那也会适得其反,坏了事情。

所以,真正的情,不是两个人互相凝视,而是两个人看向同一个方向。

老子并不是反对仁义,反对智慧,反对作忠臣,反对作孝子。每一件事,皆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就像一把刀可以切菜,同时也可以杀人。

俗话说:不破不立。时间久了,思想搞不通,就走样;某个观念流行多年,时过境迁,已不合宜。

老子的思想与《易经》的思想是一样的,都在一个“变”字。

《易经》有五种学问:理、象、数、通、变。

“理”是哲学,《易经》每一个卦,背后皆有其哲学道理。

“象”,是指一件事物,一个东西,都有它本身的现象。

比如:虚空,也有它的现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种现象的发生,必然也会形成其相对的哲学道理。

“理”和“象”也可以借数字符号来表达,那便是“数”了。“理”、“象”、“数”是《易经》的三个根本。

三者都感悟透彻,才能“通”,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

知道变,应变,属下品境界;将变时,先变,属于上品境界。也就是说:与其让他人革自己的命,不如自己先革自己的命。

你是相信,我是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豫见《道德经》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