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15)

2021.6.2        星期三        多云

遇到有学习障碍,甚至还有社会化障碍的学生,老师绝不可以用贬损的话来说他,因为这只是教师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无助于孩子的进步。老师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跟孩子较劲,而是去劝他的家长调整家庭教育,其次是调整教师自己的教育方法。

发扬个性不能发扬到不守规则的程度。孩子的行为大体上要随上大流,不能太特殊。连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遵守,这不是个性,而是社会化障碍。不能把与众不同都说成个性,要分清是非,否则我们就可以把闯红灯也说成个性了。

对待这样的孩子,可以对他做点让步,给他开辟一个特区,耐心地帮他逐渐跟上大家的步调。你要求他立刻变得和其他同学一样,是不可能的。只能一步一步给家庭教育补课。发脾气,虽然情有可原,但毕竟是不明智的。发脾气最大的害处是,教师无法提高自身能力。讽刺挖苦不属于专业技术。

遇上学生频繁地掉东西的问题,我们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六个:一、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有条有理的良好习惯。二、学生没有保护自己东西的主权意识。三、学生没有不得侵犯他人主权的意识。四、学生没有自己丢了东西要负责任的感觉,家长也不让孩子负责。五、有个别学生是出于报复同学而偷他的东西。六、也有个别同学是有占小便宜的习惯,这属于品德问题。

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家庭教育的失误造成的,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很有关系。问题出在学校,根子却在家庭。教师光在学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是治标不治本、事倍功半的办法。

对于孩子经常丢东西,要建议家长这样做:一、在家中分清家长和孩子的不同领地。家长不可轻易侵犯孩子的领地,不要轻易动孩子的东西,也不允许孩子轻易侵犯家长的领地,不能随便动家长的东西。二、孩子的用具和玩具,用完了,要他自己整理,家长可以教他整理的方法,但不可代劳,否则就会养成孩子乱扔东西的习惯。三、丢了不该丢的东西,可以给他再买,但是必须有惩罚。少用口头批评,要动真格的,必须让他切实尝到苦头。孩子丢了东西,家长不加惩罚,就是纵容。

我们要学会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学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校教育,但是并不是像现在很多教师所做的那样把家长变成助教和二老师;不是给家长派活,不是让家长做教师的代理人,而是指导家长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家长,抓好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如果老师每天的大部分精力实际不能用在教学上,而用在管理上,我们就成了灭火队员。作为教师,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是百年育人,要求家长帮教师检查作业,是短期行为。教师搞短期行为只能越来越累。

教师要用主要精力指导家庭教育;其次抓好学校教育的补救工作。在孩子性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其实家庭是主角,学校只是配角。其实很多数家长很舍得下工夫,他们只是没有正确的观念,不会科学的方法,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