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哪怕是批评?即面对他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该如何?朋友的、师长的、敌人?讨厌的人的、爱人的、亲人的。

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哪怕是批评?即面对他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该如何?朋友的、师长的、敌人?讨厌的人的、爱人的、亲人的。

说实在话,他人的许多想法一直以来我都很排斥,讨厌的人自不必说,而信赖的、亲近的人们的话,我也时刻在提防,唯有在面对敬重的师长面前,能够谦卑的聆听教诲,但同样因此受到对方的批评后,带来的自我怀疑,愈加痛苦不堪。可能我不想与他人进行思想对话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痛苦太过难以忍受吧,由此认为一个人生活更轻松,与人争论的下场要么是驳倒他人后的愧疚,要么是被人批评后痛苦的自责,没有好的结果可言。可能自始至终,我都未曾经历过能够增强双方自信心的对话吧。

我想我的期望,总是希望他人能设身处地的考虑到我,因此他人的言语与行动与我的期望不同时,油然而生的是,背叛感?孤独感?所有的感觉生成的情绪是——怒气。

现在看来,产生怒气的目的是为了将责任归于他人身上,这样自然错的就不是自己,也不会因此感到自卑了,但与之相对的,是没能与他人合作,反而逐渐对立带来的孤独感。

说起来,自己很多次喜欢怒气后的自己,因为突然发现暴怒后,做其他事情时反而不再那么忧心忡忡,瞻前顾后了,而只是认真地对待当前要做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继续来看现在该怎么对待他人的建议吧,首先,他人出于何种心思进行的建议,自己是无从得知的,也不是属于我要思考的课题。那么要去关心的,是建议本身的价值,譬如lyj喜欢霉霉,向我推荐了一些歌,那么接下来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去听,便是我之后的课题,而不是逼迫自己为了回报他人的推荐,必须去把她的歌都听一遍,这种迎合他人价值观的事情不必去做。同样反之而言,我去向谁推荐自己喜欢的歌曲,也不要期望对方一定会有积极的反馈。因为做这种事是你自己要去做的,与他人无关。如果不是兴趣,而是某件公共事件,生活态度,社会现状呢?突然感到,每个人的生活意义都并不相同,但不论目的如何,我都认为不应抛弃“幸福的可能”,尤其是当下的自己,是唯一真实的自己,如果期望将来的自己,通过现在的努力变得幸福,我想模糊不定的未来,始终不会降临到“现在”这一刻的。我想认同,接受的观念,应该都是为人们谋求更好的福利的,哪怕是恶劣的批评也好,愤怒的指责,而那一刻的好恶,倘若是超越个人的好恶,若非仅仅是为了自身,那么都是愿意接受的,而那些目光始终落在自己利益上的人,所讲出来的世界观,也只是他一个人的世界,他眼中生活的意义对于他人毫无益处,那么不去在意,也无需感到可惜。那么自然而然得出,若某人的建议,观点的出发点,并非为了他自身的考虑(这一点需要时刻警惕那些打着为着你的旗号,实则是为了自己轻松的事情),那么就应该接受,结合自身去思考,而不是立刻反对,如果是自身的不足,就应大胆的接受,并改正,因为不论如何,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应该为自己负责,使得自己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譬如xz对自己的教导,几乎看不到有哪里是“为了自己”。但这里,却又不得不考虑对方的出发点,岂不是和一开始所说的课题分离相违背?话又说回来,怎么判断他人不是为自己呢?但我觉得,去意识到别人的出发点,也是自己的课题,不是说去想别人的事情就是替他人操心,而是要看承担后果的是谁,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不是敌人,所以分析出发点,不是去划分敌人和朋友的界线,而是理解他人的行为,继而看清真相,才能采取真正有效的行为。

若是看到他人犯错,而说出正确的做法,这是不是正确的呢?同时,这时应该关注的是什么?考虑这会不会对他人造成打击呢?譬如,当初自我介绍时,有人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明明就是错的?我想到首先,肯定是要否定的,因为这不仅是她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座所有人的认知问题,对他人是有责任的,但如果只有他/她一个人呢?,如果这是一场双方的对话呢?那只能对于客观的问题加以纠正,而主观的认知,就如当时跟姜姜讨论候所想的一致,无法强行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引导、对话、回答对方的问题才是唯一的方式。

所以,客观的问题,可以直接指出问题,而主观的认知(不存在问题,因为问题意味着对错,意味着高低之分,包含权力之争),需靠引导,以及对方的主动促成的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哪怕是批评?即面对他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该如何?朋友的、师长的、敌人?讨厌的人的、爱人的、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