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禅法2

如何用,如何用,如何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念佛法门,首先要懂得信愿行三资粮,其次要了解专修和杂修的不同

专修和杂修的不同

专修:(发菩提心,一心专念,指方立向,惟求西方极乐世界,绝不退转,不退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让自己这颗心持续地向着西方极乐世界全身心倒靠)

杂修(不断怀疑,见异思迁,不能一门深入地老实用功。)

专修中的正行和助行(正行:一心专念,将最圆满究竟的净土法门落实在持名念佛上。)(助行:《观无量寿经》里的净业三福:除念佛号之外的其他一切修行,包括诵经,打坐,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平常修习的十善业)

所有的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净土。

专修的方向永不改变。专修的人,将深信切愿落实到自己生活的言行举止

二、西方极乐净土

(1)凡圣同居土,(2)方便有余土(小乘阿罗汉),(3)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证得诸法实相的菩萨),(4)常寂光土(大菩萨)

三、自卑自傲的心态障道

自卑:横竖觉得自己不行。自傲:瞧不起看不惯别人。

每个众生本质上跟佛一样,但每个人随业感召不同的机缘。不同的因缘: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成长环境,接触的人,又自然感召出不同的以品行为核心的长相,爱好,脾气秉性等等,都是因缘起。

修行中有两种心特别重要,一是信心,二是谦虚心。谦虚和自卑不一样,自卑是一种负面情绪,谦虚是宽宏大量,是一种包容,是一种不断进取进步的态度。谦虚才能勇猛精进改过自新。自信心和谦虚心会使我们迅速的进步。

四、念佛禅修第一重要

解决生死大事,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把修行的方法掌握好,将真信,切愿,实行这三种资粮落实到生活中。

念佛法门,由里及外的修行(在宇宙万有生命世界最核心,最内在,最精要的对方开始改善自己,单刀直入,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真信切愿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信仰和愿力,一心行持,念一句佛号,念佛心即是佛,能念的心没有妄想,所念的本身是佛,能顿入如来大光明藏)

从外向内的修行(修布施,持戒,忍辱,做很多好事,从外在有相的分别心去改恶向善,慢慢把过去无始劫形成的习气一点一点加以改善,直到最后才涉及心灵的世界,涉及内在的起心动念和无我境界,把慈悲心和无我空性见开发出来)

入手便是最圆满处,如果你能依据修行法门在用功,并且身心安顿了,那就一直坚持下去。念佛只是让我们的无量宝藏一步一步得到开显。

在日常生活中,少打妄想,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念佛号上。

宝贵的生命能量和时间。日常用功,一边听经闻法学习教理,一边做做事情。主题还是下定功夫老实念佛。

五、改善身语意三业

只有你开始在内心中认识,改变,净化,超越自我了,才算是真正懂得用功,并得到佛法的受用了。(净化我们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把我们本具的生命功德真正的开显出来)

六、无条件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净土法门直接把佛的境界,佛的功德,佛的感应通过佛号,好像电报的密码一样(电话号码)直接放在心中。

一心不乱的要求是什么呢?当我们的心里什么妄想杂念都没有了,这个叫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内心很专注,没有妄想,这个时候念起来的佛,它是遍布你整个身语意三业的。如果你有妄想,只是嘴巴上持名念佛的功夫。(佛号跟我相应,关键是信心具足)

这具佛号一念,阿赖耶识里所有的一切杂污,都能被这句佛号净化,转换过来。

通灵之人能看见,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环境,只要内心清净,纯净地去念这句佛号,整个身心都会充满光明。

真正地改变自己,不是靠嘴巴去说,也不是靠第六意识地推理瞎。而是身语意三业的配合,用意业去引导,也就是一心不乱的念佛。出声念,身语意三业都相应,默念,意业相应,身体能够拜佛,能拜阿弥陀佛,身口意业都相应。

用自己的心真正的去相应。

八、实相念佛

实相念佛需要契入实相,不一定特别刻意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出来。契入实相,还要把契入实相的感觉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诸法实相就是十如是:(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

当你的心像镜子一样,眼前所出现的种种都是相。所有的境界都有它内在的关联,有它内在的属性,这个性就是它的性能。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性能,这就是性。有了这个性,它的本体是什么?就是体。一切相的本质是空,都是无我。无论哪个人,他执着或者不执著这个我,也都是无我的。虽然无我,但是按照因果规律,一定会形成自己的行为,一定会有强大的力量在那里。这些力量,没有显发出来的是力,显发出来的叫作,就是作用。我们讲话,做事,各种行为动作,都是靠内在的力量支持它,如果你内在没有力量,那叫不走心,自然显发不出来。

因此相,性,体,力,作这五个正好是从有相到无相,从一切法的本质,到一切法的妙用,这些内容都包含在里边了。然后它有因、缘、果、报,就是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有跟这件事物相关联的众生,人和事,关联以后就会有所反应。

比如你内心造作了一个行为,最后相应的果报呈现出来了,相应的觉受就是报,客观的结果叫作果。因缘果报四个字是所有事物存在的一种规律,这个因缘果报的背后,其实透露了本末究竟。

本:就是一切法无我、无住为本;末,就是一切相,所以凡夫一着相,就成了枝末了。

从相到本体,从本到末,从末到本,本来的一切法都了如指掌,这叫本末究竟。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乘禅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