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饺子

图片发自App

冬至的饺子

          如果美食也是高深莫测的文化,那么吃货们也算是不折不扣,不戴眼镜的“文化人”了。而在传统的节日和节气里,我们要吃的东西各不相同,有时饺子,有时汤圆,就是月饼,有时粽子……但是,所有应和节日氛围的饮食,都万变不离其宗地预示着祥瑞和快乐,祈福和健康……其中,我爱吃的传统的饺子就是代表!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时光流逝是悄无声息不能停滞的,只有舌尖上的美味和触觉才勉强得存。冬至与饺子的美丽邂逅如同终成眷属的恋人一般,深深写入属于美食文化的诗行。饺子这个美食,则是亘古不变,撩人心弦。每在大年、冬至期间,均是餐桌必不可少的餐食。满桌的饕餮盛宴,中间必定要盛放一盘秀色可餐的饺子暖人心扉,增添节日欢愉的气息。

          把记忆锁定在时空阻隔的7年之前,记忆尘封的大学时光里,零碎的思绪和片段都在不时地跳跃出来。有一个寒冷冬至到来的日子,公元2010年12月22日,当日飘着零星的雪花,我和室友为了吃一盘饺子竟走街串巷,摸石头过河,最终在一家饭店等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得以吃到。如果记忆没有被彻底抹杀,这家饭店应该叫春风东北饺子楼。到那之后,看到的是一家装修古朴,典雅高贵气质的门面,漆红的镂空木门古色古香,门庭若市,左右一副对联工整写道:白面书生温水浴,清汤百味暖客心。走进一看,内庭上下两层,生意也是红红火火,食客多的爆棚,尽在饕餮盛宴的桌上笑逐颜开,推杯换盏,吃着闹着,哄堂大笑!座无虚席,我们只能在外面备好的条椅上一边吃瓜子喝茶,一边排号等候。我的室友还不停踱步,吧嗒吧嗒抽起香烟,一根接着一根,烟灰缸里挤满烟头,还有未熄灭的星火,滋滋自燃作响,好像在向寒冷雪花诉说催促队伍的话。

        等了好久,方才有一桌用餐完毕,才叫道号码。我们进去坐下,而面前桌上剩菜残羹还没有收拾干净,只能继续等待和催促。收拾完毕,桌上留着一碗干皮大蒜、一壶陈醋、一碗辣椒和一桶篓的筷子。服务员用手上的抹布再三擦了桌子,立马送上一壶浓香淡雅的大麦茶和一碟泡菜。泡菜的是红心萝卜,酸甜可口,吃起来回味无穷。

        书归正传,我们点了两份饺子两个菜,外加两瓶啤酒,以此来度过这个严寒氤氲迷朦的冬至。上了菜,两人便迫不及待开动筷子,填充着辘辘饥肠。饺子色泽饱满,晶莹剔透,蘸上陈醋吃一口,真觉得能解忧除乏。每吃一个饺子,我都会就上一口泡菜,酸脆爽口,开胃消食。

        如今,岁月流逝,那家店也已改弦更张,销声匿迹于茫茫改造之中。而吃个饺子不再是什么难事,但回忆让我觉得时光带走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带走的不止岁月青春,还有很多东西,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习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一切沧海桑田。记忆中的那次冬至食饺,所有的细节也都随风而逝,化为乌有,承载的一切,也都在冰冷中辗转流失,消散殆尽,只有了点点的回忆。其实,吃顿饭不该特意苛求什么,只是那段记录美好回忆的思绪悠悠绵长,流连忘返!

          提笔就能千行字的大作家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对饺子感情如数家珍,把几次吃饺子的不同不同感受都细腻地融入了对回忆的思想感情里。最终落脚于:无论贵贱,都以饺子做美食,钟鸣鼎食之家、小康生活之家、贫瘠困顿之家……都在食饺包饺子的亦趣亦劳中自得其乐。

          饺子是喜庆的节日气氛内搭配的吃食,有点像重庆的老火锅,内蒙的烤肉串,一簇十几个彪形大汉围着站着,边吃边聊,边聊边吃。而现在常在外面,一个人的冬至和饺子,将是“文静”的偏爱。但我还是觉得像汪曾祺所说的“足蹬长凳,解衣磅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氛围才是饺子宴真正的精髓。这种感觉胃口都要大增三分,趣味十足!

          然而现在,一切的冗杂只能将许多情感寄托在万事万物的情怀上,才显得简单而内敛。今日正值冬至,好久没去追溯记忆,而洒洒脱脱写下这么一篇饺子的文字,发觉自己在溃败中生命也在更新,在溃烂中感情也在疯狂滋长。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至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