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浙江博物馆之孤山馆
有人进屋。
偷眼一瞧,是个年轻的帅哥。
进屋也不跟人打招呼。放包、脱衣,一顿骚操作,光着屁股钻进了卫生间。
卫生间淋浴涮啦啦响。忽然觉得,我饿了。也是,现在己经晚上九点,自下午快三点的时候在曲院风荷附近肯德基吃了一个三十九元的套餐,我还没有吃过任何食物。
下床,用电壶烧了一壶开水。趁等水开的间隙,掏出手机,打开美团,搜了一下周边外卖,相中了一款扬州炒饭加汤。
屋里的气氛有些沉闷。对床下铺那个帅哥一直戴着耳麦玩游戏,没有一点聊天的意思。好在水很快就沸腾了。拿出茶叶,杯中冲满开水。拎着,出门走向楼下的前台。
前台还是那个接待我的小姐姐。微笑着点头致意,找椅子坐下,在茶几上放好茶杯:“现在,我如果点外卖的话,方便送到你家这个地址吗?”
“可以啊!你现在住的屋里面,就有外卖小哥。”小姐姐手里拿着一杯酸奶。没抬头,边吃边翻看着手机。
拿出手机,美团上找出刚才相中的那款炒饭。走过那小姑娘的旁边给她看,“我想点这款炒饭。我没有你家的地址,你可以用你的手机替我点吗?我给你现钱。”
“可以可以。”小姑娘放下手里的酸奶,伸过头,看着我手机屏上的那家外卖店,快速用自己的手机下单。
“24块钱。大概四十分钟以后能送来。等着吧。”
“谢谢!谢谢!”我掏出24元零钱,放在那小姑娘面前。返身又坐回到靠墙的椅子上。
见那小姑娘又低头吃酸奶玩手机,我便斗着胆子搭讪:“你们家是青旅,可为什么看不见出来旅行的年轻人呢?好象住宿的都是打工的小伙子。”
“是呢。好多打工的人在这里长期包床。便宜。一个月也就七八百块钱。外面租房,即使跟人合租,这样的地段,这价钱是根本不可能的。还有,这里住的更省心省力。房间有人打扫,床单被罩说换就换。衣服,放满洗衣机桶,洗一次才五块钱。他们,每天早早就出去工作,晚上一般很晚才回来,在这里也仅仅是冲个澡、睡一觉。”
小姑娘淡淡的语气,似乎也没有聊天的热情。听口音,应该也是外地来杭州打工的。“哦。打工还是蛮辛苦的。我以为,住青旅的都是出来游玩的年轻人。呵呵。”
算了,还是喝水、看手机吧。
外卖很快就送了过来。一个人默默吃完,把饭盒扔垃圾桶,提起茶杯,回房间,睡觉。
那个洗澡的小伙子己经钻进了被窝,也是在玩手机。而我,也没有了打招呼的兴趣,直接爬上铺,脱衣睡下。
应该是白天累了吧。想睡,可睡不着。脑子里还是在西湖,在孤山……
孤山最重要的景点,应该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孤山馆区。而孤山馆区最重头的,要数文澜阁。
文澜阁,一处有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碑亭的小院,一座仿宁波天一阁样式的六开间两层小楼。里面存放的是清代的《四库全书》。
乾隆年间,皇上主持,纪晓岚牵头,组织了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历时13年,编成《四库全书》。全书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 36000余册,约八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图书分类方法。经,指的是儒家经典;史,是记载历史的书藉;子,是诸子百家的学说;集,是历朝历代的文人诗词散文辑录。
《四库全书》编好之后,乾隆皇上先是下令抄写了四套。分别放在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这四阁都是建在皇家内廷,一般老百姓是根本看不到了。后来,因为江南人文鼎盛,乾隆皇帝又组织人抄写了三部,放在了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
有意思的是,这七个藏书阁,建筑形式全部都是仿的宁波天一阁。因为书藉最怕火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水能克火,所以,这七个藏书阁中,有六个名字中都带水字旁。而镇江的那个文宗阁,据说,原来也是取的水字旁,文淙阁。镇江经常遭遇水患,取了那个水字旁,成了文宗阁。
紫禁城文渊阁的书,被国民政府运去了台湾;圆明园的文源阁,被英法联军放火烧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书,现在放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沈阳故宫文溯阁的书,一九六六年,准备跟苏联打仗,书被运到了兰州保存至今;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的藏书,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全烧没了;只有杭州文澜阁的藏书,虽然也在咸丰年太平天国二次攻打杭州城的时候,楼阁倒塌,部分图书焚毁,但是,在光绪年的时候,杭州本地商人捐助,文澜阁得以修复,而损毁的图书,也在姓丁的兄弟两人及后期民国诸人的努力下,得以全部抄录。这七处藏书阁,或阁、书俱没,或阁、书分离,只有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是唯一原阁藏原书的藏书楼。
进文澜阁,一层空间特别高大,上部修了回廊一样的暗层。这样,明着是两层的文澜阁,实际上就有了三层楼的藏书体量。正中,是皇帝的宝座,上面有匾,敷文观海。两边的柱子上有联:鸿去燕归往事恍如烟霭;星移斗转翰墨犹似芝兰。宝座的两边以及暗层,全是一排一排的铜折页、铜插销的黑漆双门立式书柜。双扇柜门上,写着:“钦定四库全书,文澜阁尊藏”的金字。这些,都是清朝光绪年间文澜阁重建时的原件,虽历百多年的风雨,而风采不减当年。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对中国古典文化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总结。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其实,四库全书的编篡,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结晶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文化结晶的删改和损毁,而且,删改和损毁的部份还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有清一代,中国盛行文字狱,专制帝国对文化的摧残和禁锢,达到了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
比如,岳飞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四库全书中就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呵呵,是不是很意外呢?还有《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都属于淫邪之类,全部都在毁禁之例。所以,站在文澜阁,面对着浩如烟海的文化典藉,我说不出是应该感到欣慰,还是感到悲哀!
出文澜阁,过一个月洞门,是一处二层小楼,雷峰塔文物展。
2000年的时候,浙江省对1924年就己经倒塌的雷峰塔塔基和下部塔身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地宫,出土了金银器、玉器、铜器等七十多件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供奉着“佛螺髻发”的纯银阿育王塔。这,也是浙江省博物馆的第十件镇馆之宝。
在这个馆两层展厅上上下下走了几圈,总的感觉,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在数量和精美程度上,还是和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出土文物没有办法相比较。依我看,有点名声大于实质。
在这个展厅里,有雷峰塔倒塌之前的照片。破破烂烂的小砖塔,立于雷峰之上。画面除了破败凄凉之外,看不出任何美感。其实,雷峰塔是北宋时吴越王钱俶为保存“佛螺髻发”而建,初名皇妃塔,因为塔建于名为雷峰的小山,所以,人们通称塔为雷峰塔。雷峰塔之所以能倒,也不是因为流传塔下镇压了白娘子,人们出于对白娘子的同情,一砖一砖拆掉了这座塔。而是因为当地人相信此塔有送子的功能,大家前去祭拜的时候,纷纷拆下塔砖,拿回家以作祈子的信物。祈子拆砖的人多了,雷峰塔自然就倒掉了。
看了浙江省博物馆的十件镇馆之宝,觉得,浙博镇馆之宝的选择标准,有点过于宽泛了。人家非常牛逼的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才仅仅四件。浙博的战国越王者旨于睗剑和湖北省博的越王勾践自作用剑,虽然号称是越剑双璧,但,在名气上,浙博的跟人家湖北省博的跟本没法相比。
还有浙博的北宋泥塑彩绘观音立像,要是跟川博的说唱俑放在一起的话,虽然两者都是以仪态和表情取胜,但要论起塑像本身承载的信息量,浙博的这个,还是没法跟人家川博的相提并论。
但这一切,并不影响浙江省博物馆成为一家国家级伟大博物馆的地位。因为能入选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国之魄宝。
这个两层的小楼过去,有一段游廊。后面是一座三层的飞檐小楼,这是浙博孤山馆区的主要展馆。
一进门是黄宾虹艺术馆。展厅不大,咱也不懂美术,只是进去大致转了一圈,没有细看。
上楼,有展厅“昆山片玉”。里面是浙博馆藏我国各个时期的陶瓷作品好几百件。大致转了一下,印象有三。一是在展厅里看见了刚在武林馆中看过的那个元代龙泉窑舟形青瓷砚滴。有点诧异,找了馆里的工作人员问了一下,解释说这里放的是个复制品,武林馆的是真品。哦!
二是看到展厅里摆的两件清代乾隆年间官窑出品的祭红釉盘子比较出神。因为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电影,名字就叫《祭红》。这个电影我现在还有印象。说是官府逼迫窑工烧制用来祭天的红釉瓷器,窑工屡烧屡败,被抓进大牢。窑工的女儿为了抗议官府的暴行,投身窑炉自杀。没想到,打开窑工女儿焚身的炉子,竟然出现了美丽的祭红瓷器……
瓷器的制造,属于非常精密的化学工艺。中国,虽然是发明了瓷器的国度,但说实话,中国的瓷器生产现在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这个名字叫祭红的电影,就是中国瓷器水平的说明。生产祭红这样的瓷器,靠的不是釉料配方,以及温度的精准定性、定量,而是窑工世代摸索出来的经验。所以,质量的不稳定是必然的。偶有成功,必是绝世的精品,或是孤品。
三是对展品中明代清花瓷器感慨很多。元代清花瓷,只要是有人物的,必属国宝级。就象湖北省博物馆里的那个元清花四爱图梅瓶。因为工艺的原因,元代,烧制青花瓷,或绘制有人物的青花瓷器非常困难,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元清花瓷不过三百来件,其中,有人物的,只有九件。
到了明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有了突破,这才的产生了大量精美的明代清花瓷器,特别是带有人物的青花瓷。
这个馆里,还有一个临时展,《丝路流金——丝绸之路上的金银货币精华展》,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从公元前七世纪,直到十九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从古希腊、古罗马,一直到古波斯、古印度以及伊斯兰各王朝、地区的七百多枚金银货币,让人眼界大开。其中,有一枚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时期的一第纳尔金币,尤其令人感慨。金币的正面是四行阿拉伯文:“众汗之汗,公正的,伟大的,成吉思汗”;背面写着:“安拉真主是唯一真神,默汗默德是安拉使者。安拉之教保卫者,众信士首领。”
看完这枚金币,那些成天高喊成吉思汗是中国人的,是不是应该汗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