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悦仁书院三年成长的路途中,2018年7月9日感召来了一位3岁的读经宝宝——贾伟博,通过5个月的轻松学习,完成《学庸论语》包本录像,纯音流输出,高水平通过,滔滔不绝,一气呵成!成功挑战人生第一部国学经典,共计21411字,背诵用时98分钟。
悦仁书院若干名学前儿童高水平包本捷报频传,一个接一个不可思议的包本成果,被读经圈内资深人士赞叹道:纯音流听读教学法,标志着读经教育迈向新的实践阶段。
请各位老师这一辈子务必要记住一件事:
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听读法开启读经教育的第二阶段:
季谦先生推广儿童读经已有24年,听读法开了启了读经教育的第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切技法都是末”,以多听多读多接触为原则,读起来就好,读一句就有一句的好,这个阶段为了不生枝蔓,先把经读起来,宁愿矫枉过正,也要粗暴一些,以摒除一切障碍和杂念,让大家对读经产生宗教般的狂热。因此,这个阶段不管在心法或技法上,都显得粗鄙而原始,末流所及,甚至执著于当下之特殊,以权法为共法,心灵死亡,广设禁忌,对一切变通均予以打击,出现违反原则和偏离大道的情况。
第二个阶段是读经观念终于深入人心,质疑者已经从全面地反对读经到局部反对,只是对模式和技法提出批评,这个时候,对技法的关注和揣摩,终于可以提上议事日程。
纯音流只是序幕,仍然是原则和心法,技术含量太少。听读法并不违反原则和心法,但明显具备了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所以,听读法是读经教育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标志。
纯音流理论,季谦先生多次提及:比如2001年的《百年震撼》有一段论述:用靡靡之音来让孩子一直听的话,将来他的心性就败坏了,什么时候开始败坏?非常早的时期开始败坏,只要他有耳朵,就开始在败坏,所以好的东西耳濡目染,不好的东西也耳濡目染。
幼儿所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好像深入到骨髓一样,一辈子洗刷不掉,好的东西,就有好的背景,你如果让他去学这些靡靡之音暴力之气,到十八岁就发作给你看。所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让他充满爱心,要让我们的国民悲天悯人,温柔敦厚,教育的时期就在三岁之内。
零岁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百分之六十到八十,所以三岁之内要听尽世界有名的音乐(流传千古的古典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生不忘,深入到他心灵的深处。因为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的时候,越是全盘吸收,像海绵一样的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现在你当然看不到,种子我们怎么能看得到它的成效呢?但是你不播下这个好种子,他就播下坏种子。“三岁定一生” 中国人的老话,西方人现在也这样讲。
一个婴儿,他的耳朵是非常灵敏的,而且世界上有多少种声音,他的心灵他的脑神经就产生多少种应对的方法,所以越丰富的声音刺激他的头脑的发展,这叫作耳聪,耳朵是聪的。
王教授还在《读经教育全程规划》中通过对人类学的发展历程类推出,十个月胎儿发育好比人类几十亿年的演进,重视听觉神经的开发,转化人生才成为可能。还有所举例子活佛验证,通过十年老实大量听经读经,不是活佛也变活佛。
王教授说话是有本末次第的,百年震撼中,教授在讲音乐熏陶开发听力的环节时非常详细,再讲看画开发目明时一带而过。多种场合演讲时强调胎儿是先发育听觉神经的,胎儿一心万用,胎儿婴幼儿拥有强大的吸收功能。经典多听多读多背,把听提到最前面,背经是熟读成诵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的呈现。经典其实不是背会的,而是读会的,也不是读会的,而是听会的。听是听进来,存着;看是看进来,存着。背是自然输出。
眼、耳、鼻、舌、身、意,它可以作恶,也可以作善。向下边跑,它就可以令你的身体意志堕落。人要是往高处走呢?也是由眼、耳、鼻、舌、身、意互相合作;你帮助它、它帮助你。鼻子的功德生出来了,眼睛的烦恼就灭了;眼睛的功德生出来,鼻子烦恼就灭了。什么是眼睛的烦恼?什么是鼻子的烦恼?你所愿意看而得不到的,见着,心里就生出贪心来,就有一种烦恼; 这个烦恼,是因为眼睛而造成的,这就是眼睛的烦恼。
眼睛的功德是什么?眼睛看见经典,哦,这个经典这样好,我要读一读,这也是眼睛帮你心里明白这个经典的道理。我眼睛看见有德之人,于是就升起恭敬之心,这眼睛有了功德,来帮助你了。那么眼睛可以帮助你,鼻子、耳朵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统统都是这样子,都有这种力量,也可以帮助你,又可以破坏你,看你怎么样去做?
成已六根,败也六根,你听经听多了,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觉一切觉。听经,读经,背经,戒定慧,同时修,一成永成,一念万年。
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理,一通一切通。
悦仁书院听读法是如何落实到实践中的?
从几年前读经界的大动荡牵头人赵升君开始,我们一直在破纯背经之功利,技法上,赵升君走偏了,以至于反对读经理论,最近两年,很多问题该暴露的都暴露了,该讲明白的也大体讲明白了,而且悦仁书院已经率先在教学法上开始落实。从技法上破掉了粗鄙的吼经和生背,提供了超越老实大量读经原始阶段的可能,若无功利心的缠夹,可谓标志了老实大量读经的真正开始,可以一扫纯背经之时弊。
王教授提倡读经,只读不解,是匪夷所思,读中自有解,小孩子读的过程中能理解他所能理解的部分。
悦仁书院落实了盲听,2017年9月实现了4岁男孩第一次接触读经,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包本《学庸论语》,用时才52分钟,后来的《孟子》和《易经》我几乎就是让这个孩子自学,包本《孟子》时是他的妈妈翻着35498字的《孟子》书从头到尾一起坐在摄像机旁边监督,孩子的表现令家长十分震撼,对儿童的生命生起莫大的敬畏之心。去年的冬令营中,一个8岁学员初次接触读经只用一个月包本《学庸论语》,还有一名学员得益于母亲高度认可儿童读经理念,较早让孩子接触英文经典,孩子在学前年龄也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包本,成为全国包本英文经典中年龄最小者。在2018年的正月初四初五初六,悦仁书院组织的三天《老子》一百公益读书班,来自东北三省的家长以及孩子四五十人,坚持到最后的学员中,有一个叫赵文睿的女生三天就把《老子》背下来了……
以上这些如雷贯耳的成功教学案例,一次又一次给读经界带来了振奋人心的鼓舞。如今也不只悦仁书院采取盲听,上个月我到山东黄河孔子学堂参访,看到班级中有小部分学员是带着眼罩盲听的,效果甚好。影响力传播到海内外,目前这个学堂人数400多人,而且在不断快速增长中,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下课大家兴高采烈地跳绳比赛。除了黄河孔子学堂,北京仕谦学堂也在落实听读法,效果喜人。
发音问题
现代学堂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懂读书法,有了读经机又没有充分利用,故造成发音问题,不但读经如此,平时说话也如此。悦仁的听读法重视气息,口型与发音,极其重要!可以解决长期困扰读经界的耗气、近视和嗓子损伤的难题。悦仁书院不做眼保健操,平均每天读书10小时以上,孩子们没有佩戴眼镜的。其实,正确的读书法,不但不会伤害健康,反而应该有利于健康才对,甚至可以说,读书就是儒家性命双修的手段,别说眼晴和噪子了,养气、养心、养神都已全部包含,只是儒家本色,上谈仁义下谈人伦,不语怪力乱神,故于法与术,虽有而不言罢了,所谓圣人体无故不言之而已,哪里有读圣人之书而害了健康的道理呢?那一定是道德感不够,方法不正确,是王教授所说的,没有智慧的努力,身体累坏了,活该!
听觉记忆力和不用专注力学习,王教授的理论,李鹏老师的文章,及其他各种角度各种人士的论述,详且备矣,兹不赘述。
古代成人会读书,故小孩入学前就可能耳濡目染,提前学会读书,入塾后,学生又少,一般只有几人到十几人,老师教得又精,人人都读得好,听觉效果远甚于今,即便悦仁听读法也还不如。钱穆之所以七天背完《孟子》十五天包本《孟子》,除了天赋外,主要原因即此。
大家去学听读法,一定要以听读法正确为原因,而不能以听读法包本快为原因,否则你还是功利和糊涂,如果你用了而不能提高包本速度,一定会批判、质疑和攻击听读法。
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正确的方法、绝对的信心和熟练的掌握,三者缺一不可,只是为了包本快而学,就是绝对没信心,你用这个方法,包本有可能更慢,然后你会宣告说你“证明”了听读法是错的。所以学习听读法,要有的绝对的信心,不可抱功利的态度和试错的态度。
听读法并非全部,也并非最后,还有进境,大家要破除功利,心思灵活,勇于探索,提升心性功夫是根本,一层功夫一层境界。
期待教育正常后的理想状态:
第一、入塾前,父亲是有学问有节操有情怀的士大夫,母亲是有妇言妇容妇德的贤妻良母,亲戚朋友皆为高人雅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得到最好的胎早教,包含了最好的盲听,所以,听读法不是全部也不是最后,但却是最主要的,还未入学,已会读书,甚至已会背诵大量经典,且于书画才艺自幼便有真实的熏陶。
第二、入塾后,老师也是有节操有情怀有学问的士大夫,同学也是耕读世家的子弟,没有现在推广读经遇到的外行问题,更没有现在这些纯背经学堂人为制造的诸多禁忌。
第三、教学过程,小班混龄教学,十名左右学生,进度各异,人少而精,老师学生都娴熟于正确的读书法,每个人的发音、气息、咬字、腔调和节奏都中规中矩,教室中有几个人就相同于有几台优质的真人读经机在同时播放,你没读过的,别人在帮你预习,你读过的,别人在帮你复习。今人胜于古人处,是物质条件发达,若能匹敌古人之学养与高度,以声光电辅之,也许能够达到王教授的估计,一个老师教100个学生,但此非阿猫阿狗之能,吾人须着紧用功,将来果能教100人,则庶几不负师恩耳。
这是最高效的学习模式,古代私塾率皆如此,所以才有王阳明这样的圣人,八岁背完十三经64万字的全能冠军王夫之,十五天包本孟子的单项冠军钱穆。
现代学堂则不然,老师学生都不会读书,教室里面有几个人就相当于有几台噪音发声器,耳杂的功能不但毫无发挥,而且反是全面的破坏,听读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匙。
但道场的力量才是无限的,个人的力量和工具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切技法都是末。
今不如古处,是没有世家和师承,虽有声光电可弥补些许不足,终究只是权宜之法而已。古人不可能有声光电,今人却有可能恢复世家和师承,恢复了世家和师承,便有了道场,可与古人打平,加上声光电,照理便可胜出。但花钱便有声光电,恢复世家与师承,则至少三代,何况声光电是末,世家与师承是本,故我们的重点、难点和终点,是世家和师承,声光电最后还是可有可无。
过渡阶段,声光电可弥补现代人之不足,故需善用之,听读法贡献了这一价值,我们应从历史的,体系的角度去肯认之,而不应从包本快的角度去追捧之。
如果是依理而思从理而行,没有悦仁也会有其他人回归到听读法,因为这是符合人性,一定会有人或自发或自觉地尝试。
所以,读经界现在的任务是,一方面,善用声光电,改善教学法。另一方面,抓紧学习,使父亲和老师们尽快成为有节操有情怀有学问的士大夫,使母亲们尽快成为有妇言妇容妇德的贤妻良母,让真正的书香世家重现于世,教育之理想乃可实现矣。
否则,像现在这样,书都不会读,功利到作弊,还不赶快反省,就麻烦了。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生忧辱,以陷于死亡。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读经人都活不过来,真的要亡天下了!
王教授在刚刚的“佛家哲学要义——解脱之道与渡人之学”的讲学中有一段论述:
儒家说什么呢?儒家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成为一个仁者,仁者就在我这里呀。所以儒家一下就到。为什么?因为对人生的看法不同,对人生的看法重点不同,或许对人生的看法都大略相似。为什么?都是以两层存有来看,都知道人有现实性、有超越性。但是专从现实性来看,你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如果你从超越性来看,你当下可以是圣人。所以形成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绝大不同的一种文化传统,造成中国人和印度人的人生态度不一样。
这很奇怪吧?思想它会实现,所以中华民族有这样的圣人、有儒家这样的学问应当是我们的福分。中华民族的子孙而居然忘了这种学问是我们自己的不幸,所以“不肖子孙”。我们希望赶快恢复,怎么恢复?读经!
这也是我长久以来孜孜不倦推广读经,其实最后的身心大愿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回归到人的本源。而儒家的本源当下即是,佛家的本源你要深至忏悔。不过佛家到最后也讲,可以讲的很快,什么时候讲的很快?禅宗——当下即是。那么哪一门学问当下即是了?儒家、孔子。所以孔子是“当下即是”的老祖宗,“我欲仁,斯人至矣”。
仁是自由心无限心,假如仁是有限的、有条件的,就不是仁,所以仁者是很难的。所以孔子不允许任何人说是仁者,甚至也不敢说自己是仁者,“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一个仁者到达了超越的境界,何其困难?所以孔子要到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很难的。
一个人的现实生命要表现为无限的价值,他的现实的身口意都从无限的道理而发出来,仁德合于天德。就是有限的生命而展现无限的意义。不是有限的生命变成无限的活下去啊,这不对的。所以儒家不追求无限的肉体生命。其实佛家也不追求无限的肉体生命。你说道家老子庄子也没有追求无限的肉体生命,道家转为道教才想要修一个仙,修仙以为人类无穷。其实照佛家来讲,就是天仙也有限,到时间了也有分段生死,再高有变易生死,他还要转变一下身份,还要生死。 (长春悦仁书院三周年庆2015.12.12-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