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城》读书笔记(四)

在第11章,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各种不方便。他讲到了自己的父亲来涪陵看望自己,用了十天的时间经历了我在涪陵头一年的磨难。第一是行路难,旅程十分艰苦;第二个是睡不着,噪音、灰尘、雨、人潮、喧闹都让人无法承受。但随后他终于适应了环境。然后父子俩一起深入到街头巷尾看老百姓的生活,其间当然产生了不少困惑。当父亲离开时何伟竟然有点嫉妒他。

后来亚当的父母又来了。这一次除了生活上的不方便,更感受到了行动上的不自由。老实的亚当向外办王主任报告了要进一场友好的民间交流,王主任却由此想尽千方百计阻挠亚当的父母与学生们接触。但这两位老人还是悄悄与孩子们进行了文化上的交流,却并没有出任何差错。王主任的思维与正统的政工干部的思维完全相符,其做法真是荒唐可笑又令人匪夷所思。

经过这两个事儿,“我们越来越难以忍受那些没头没脑的政治限制。”这种政治限制,我觉得是一种政治上的偏见与隔膜,它把人异化为政治符号,竭力想抽掉人的自然活泼天性,有意制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书已读完大半,这本经典之作最让感慨的是,此书成书于上世纪90年代,大陆版2010年代出版。某些内容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仍有些触目,有些敏感事件被反复讨论,而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在公开场合下大家一般都不会那么自然。

(这么晚发,是为补打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江城》读书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