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艺术



提到艺术你会想到什么?

是绘画、音乐、舞蹈......

但当你深入了解艺术之后,

你会发现它远远不止这些。


艺术的世界

除了大家熟知的绘画、音乐、舞蹈外,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雕塑、摄影、书法、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诗歌、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艺术,然将他们按照美学原则分门别类后,可以归纳为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等)。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它又与经济、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科学等相互关联。

艺术的世界是浩瀚无穷的。原始艺术淳朴、天真、野性; 现代艺术高级、深刻、细腻、复杂;现实主义着眼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塑造典型,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本质和规律;浪漫主义追求理想、情感充沛、带有奇幻色彩;自然主义善于运用遗传性和生理性来揭示底层人物的命运;唯美主义追求形式美,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流派众多、风格不一、门类繁杂,当你接触越多,就越能感受到艺术那不朽的魅力。

如何定义艺术

当认识了后现代主义,看过达达主义代表人物马尔塞·杜尚的代表作《泉》后,你或许又会对艺术产生怀疑: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

杜尚将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参加展览,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这部作品在2004年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项评选中,打败了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两部作品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他们致力于对传统艺术的解构,反中心、反权威、反深度,它们标新立异、突出复制与商品化,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杜尚提出“一切皆是艺术”,博伊斯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英国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

因此我们会质疑,如果德国行为艺术家博伊斯的《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米尔顿的拼贴画《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和安迪·沃霍尔的《绿色可口可乐瓶》等都是艺术的话,那我们可不可以将一块空白画作视为极简抽象主义的代表?后来在读到沃特伯格的《什么是艺术》时发现,原来法国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扎早就在她的戏剧作品《艺术》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们应该怎样来认定艺术,或是一个物品是艺术品呢?

有的哲学家认为艺术家的意图造就了艺术,一个物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是因为有人的主观意识希望它是一件艺术品。且只有那些具有高超技艺、被看做艺术家的人才能创作出艺术品。于是我们想问: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视为艺术家?

而艺术的“习俗论”中又认为是“艺术界”的认定造就艺术,是博物馆馆长、美术馆老板、学者、批评家等在“艺术界”有决定权的人认定了一个物品是否是艺术品。那我们又不禁会问: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专家?专家们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并且当我们在评判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我们是完全客观,还是仅凭主观喜好?

悉尼歌剧院那似白莲又似帆船的建筑设计,是从一堆已经被众多专家评委淘汰的手稿中再次发现的。歌剧《卡门》的旋律,现在我们耳熟能详,但在1875年巴黎歌剧院首演时,却反应惨淡。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对大自然光与色彩的描绘,如梦如幻,让人咋舌,但在当时其作品却为人耻笑。我们熟知的后印象派三杰,塞尚、梵高、高更的作品在当时不为人认可,而现在他们的作品,却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充当装饰品。格里菲斯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当时票房惨败的《党同伐异》却开创了电影新的叙事手段,“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平行剪辑,广泛运用于现在的电影叙事中。以往被大众忽视的动漫,现如今却被宫崎骏推上了神坛......

《诗经·风》中的民间作者大概也不会想到他们所创作的乡间歌谣有朝一日会超过“雅”、“颂”成为六经之首。苏轼、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作者也不会想到严羽会提出“妙悟说”来批判他们的诗作。西方绘画曾为中国画家所不耻,当徐悲鸿、林风眠等将西方绘画的技艺、技巧运用到中国画时,却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个新高地。被排在电视剧食物链底端的内地电视剧,也曾经拍出过《红楼梦》(87版)《围城》《大明王朝1566》等一批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经典佳作......

所以对艺术的评判真的很难一言而概之,它会因种族、时代、环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也会因人的审美趣味、艺术鉴赏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而也会产生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

艺术的本质

对于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也一直是哲学家、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艺术批评家们思考和讨论的话题。

历史上第一位艺术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客观精神说”,他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并且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后来许多哲学家、美学家们的支持与补充。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就在前任的基础上提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与“客观精神说”相对的“主观精神说”则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不带任何功利性。

“模仿说”或“再现说”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该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了后来更认为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就支持该观点。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除此之外还有“形式说”“情感说”等,而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又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他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开创了美学史和艺术史的先例。

从艺术本质出发,我们又可以归纳出艺术的基本特点,从而使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艺术。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哲学和社会科学往往通过抽象、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且各个艺术门类所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决定了艺术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它包含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整个过程中。因为艺术要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又不只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者乃至欣赏者的思想感情。

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两个条件,才能与其它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一是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二是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而美的形态又可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虽然我们看到名山大川,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会觉得美,但那是大自然创造的。而艺术品则是凝聚了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成果,当我们在欣赏任意一个艺术门类的艺术作品时,都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还有人提出艺术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艺术创作阶段和欣赏阶段都包含了创作者和欣赏者浓郁的情感,才使得艺术品如此的打动人心。

THE END

有关艺术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今天的文章能为那些还不是很懂艺术你们,开启一个小小的窗口了解艺术,感悟艺术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所不知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