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解字:

绝:放弃,抛弃之意。

圣:聪明,创造力。与圣人的圣不同。

文:理论 指导

素:没有经过染色的白色绢丝。比喻淳朴,朴素,本真。

绝学:历来学者们有多种解释。这里我理解是:不要学那些所谓的“技巧,敲门之类的小术”,偷奸取巧之类;要学就学那些超凡脱俗高深学问,这就和道家的修行法门有关了。

理解:

不再赞赏聪明和智巧,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不再大力宣扬仁义道德,让人们轻松自然地做到孝敬和慈爱;不再重视技巧和利益,就不会有人再去做盗贼。“圣智、仁义、巧利”,用宣传这三种能力作为方法是治理不好国家的,所以要帮人们寻找另外的途径,那就是:让人们的心重新归于宁静和朴素,让人们少思寡欲,乃至放弃学习那些所谓“绝招技巧”的干扰,以保持无忧无虑的状态。

这一章老子对前一章内容做了进一步阐述,并对前一章存在的社会弊端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如针对“智慧出,有大伪”,给出了“绝圣弃智”的对策。这一点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人们需要智慧服务社会利益人民,但是不应该把智慧用在损人利己上。老子的思想始终都是在提示人们要遵循大道,因为大道的品格就是永远“利他”的。

聪明智慧如果用来利他,是符合大道的,有智慧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智慧是用来做损人利己的事情,那还是没有智慧更好。

老子并不是主张“愚民”,老子主张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少私寡欲”,不要忘记朴素淳真的“大道”品格。因为只有保持“大道”的品格,人类才不会有困苦和灾难。

【经典故事】一架客机在沙漠中失事,有十一个人幸存下来,其中有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企业领导,部队军官,普通职员……此外还有一个傻子。

白天的沙漠气温非常高,有五六十度,没有谁是会渴死的。所以这些幸存者就来寻找水源,当他们发现一处绿洲时,兴奋地跑过去,结果他们到了,绿洲就消失了,原来他们看到的都只是“海市蜃楼”,根本不是真正的绿洲。如此奔跑了好几次,他们绝望了。

人们累得精疲力竭地躺在沙漠上等死。只有傻子不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所以当其他人都停止寻找水源的时候,傻子依然没有停下来,他拼命地寻找,终于在一个沙丘中找到了水源。他疯狂地呼叫其他人,让他们来喝水,可是那些“聪明”人,却没有一个人相信“傻子”会找到水。

三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他们时,只有傻子还活着,其他人都死了。傻子不知道什么是海市蜃楼,他不懂什么是欺骗,所有他不会怀疑。由于傻子的“朴素”他找到了水源,活了下来,反而是那些“聪敏”人,被他们的聪明才智推上了绝路。

这里不是倡导大家都去做傻子,而是说明人要质朴淳厚,简单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