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同样是早春的主题,在唐诗中一般都是以物候为主。传统的形象大都是梅柳的美好色彩和姿态。春草常常是芳草萋萋,有引发人生感叹之意。韩愈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从正面发现春草之美:第一,早春草色特征的发现;第二,诗人自我感觉、体认的发现。二者均以特别精细见长。

        第一句中的“酥”字令人想到春雨如油,比直接把“油”字说出来联想到的意味要新颖而且丰富得多,而且并不对皇城街道不加掩饰地赞美。下面一句就迥然不同了:草色遥看近却无。

图片发自App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们似乎有共识默契,草之美有两种类型,第一枯草,枯草自有枯草的美,“草枯鹰眼疾”,有一种强悍的精神意味在内,第二是绿草,很绿,绿得过瘾,如严武的“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但是,韩愈却发现了草的第三种美,那就是在要绿不绿之间,远看是绿的,近看还是枯黄的。

        这样的草,更有心灵关注的价值,有一种特别宝贵的心理变化:先是现了草色而动心;因为动心,就走近了;走近了,却发现绿草的颜色不见了。这本该是一种失望,但是不,相反的感觉产生了:那是一种欣喜,春天来了,草色绿了,粗粗看,来了,细细观察,却没有了。这是何等精致的心理感觉啊!通常人们总是先粗心忽略,后来细细地观察才有所领略。而春草却恰恰相反:粗心的发现,细心的消失。接着而来的,却不是失落,而是对自己感觉的更深邃的体验,对春草更特别的领悟。

      这不仅是对春草的体悟,更是对自我的体悟。想象空间的开阔,能够引发读者、包括千年以后的读者的记忆,激发他们的想象,推动他们以各自的经验和情操参与春草形象的多元创造。

图片发自App

      韩愈接着又继续往极端里强调:春天最美好的就是这种草色,绝对胜过了皇都充满诗意的烟柳,让人对那萋萋草色有了更多的期待和神往。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摘录、有感于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色遥看近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