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遗露了宋神宗时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因》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交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B.宋徽宗的美术趣味与神宗不同,这是郭熙为宫廷创作的画流出皇宫的原因之一。

C.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

D.艺术品在流传中经历的各种转换和变化,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真实性值得怀疑”说法有误,原文第一段是“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C.“导致这些画作的原初状态已不可考”错,原文第四段是“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D.“使得它们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生命”曲解文意,文章最后一段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明确反对美术史领域中将实物当原物的倾向,并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美术馆藏品的思路,富有启发意义。

B.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品在历史流传中可能发生的形式、形态、功能、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C.文章第二、三两段对《画继》所记掌故的讨论,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

D.文章末尾一段举例阐明,一些外表没有发生变化的艺术品所经历的转化,也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关注的课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原文第二段“是为了证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早春图》并非原物”,而第三段则是从“形式”“空间”“观赏方式”的角度分析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发生了重要变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艺术品的历史形态并不会自动地显现于它的现存状态,而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来加以重构。

B.郭熙的《早春图》很可能是北宋宫廷建筑画中的一幅,观看它时,只留意细部的笔墨技法,未必符合其最初的创作状态。

C.从寺庙、墓葬中发现的壁画、石刻等,在它们从原址移出转入美术馆陈列后,将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新的属性和意义。

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观看方式”无中生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摘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因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执贫理论体系。

(挑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材料三:

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

材料四:

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公里,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

(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中的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

B. 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

C.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激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

D. 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于文无据。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

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

D.通过村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错,材料三是“通过发掘本地……长效机制的新路”

6. 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答:①兼顾人与自然的和潜关系,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这一核心问题来筛选相关信息。注意“共通”一词。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可知,贵州省江口县和云南省民族地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上都注重实施绿色扶贫战略,并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实现产业扶贫、多方面开拓市场等。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匠(节选)葛亮

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来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起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似乎是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晴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 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稀见经典,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错。小松鼠“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照应了前文“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表现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重视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所以说此处并没有“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8.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考生要认真思考画线句,从“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可以看出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内心充满了感慨。从老董指出“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可以看出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从“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可以看出老董内心对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9.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可以发现,为了修复古籍,专家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老董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甚至跟权威叫板。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可知,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老董为染蓝绢不断试验,甚至把家里的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染成了靛蓝色,还去偏远的橡树林捡橡碗,可见他为修书精益求精,最终完成修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胜”意为“经受不住”,“考掠之惨”意为“残酷的拷打”,“考掠之惨”是“不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即出民”意为“立即放出这个百姓”,“抵吏罪”意为“治了官吏的罪”,这两句句意完整,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故选A项。画线句子大意为: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应为“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金人前来归顺”错,原文是“金人来归燕”,意为“金人前来归还燕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翻译: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翻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药师骄横,府中政事都专断独行,安中无法制止,于是曲意逢迎他,因此药师越发骄横。靖康初期,谏官弹劾他勾结王黼、童贯以及不纠察郭药师违反朝命,安中被罢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被贬任为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在随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在象州安置。高宗即位,把他迁到内地道州,不久让他自便。绍兴初年,复任左中大夫。其子王辟章任泉州知州,迎接安中前往,不久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安中作文章丰润敏拔,尤其擅长四六文体。徽宗曾经在睿谟殿举行宴会,命令安中赋百韵诗以记其事。诗写成后,徽宗欣赏赞叹不已,命令大字书写在殿屏上,凡是侍臣都用副本赏赐之。其被看重就像这样。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史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暗: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根据诗意,“行藏终欲付何人”可译为“在死后,他们的事迹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意思是,人们在建功立业时做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在死后一切又要不自主地任人摆布、任人剪裁了,对于这一点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故不是“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答: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颔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境遇。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书中所载,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事迹失去了原来的真相。说明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以辩证的、理性的目光去择取、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进而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诗歌翻译】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谈不上精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真可笑可憎。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有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冽。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答案:(1)輮以为轮  輮使之然也

(2)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3)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899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      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        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     ),甲骨文字体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        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容易尚且虽然

B. 乃至容易仍然虽然

C. 以及易于仍然然而

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乃至:甚至。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大。易于:容易。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括号后面的“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可以推知,括号里应填写甲骨文相对于青铜器铭文简化的原因,因此选项应与后文构成因果关系,排除B、D两项,“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语意不通顺,可删掉”由于”,故排除A项。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在甲骨文”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中”,可排除A、C两项;“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语序不当,,应把“已经”放到“它”的后面,排除B项。故选D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②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答案: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第①空,根据“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可知,,应填“则会造成听力损失”之意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可知,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之意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应填“如果音量过大”之意的句子。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答案: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语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内容。第二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三句话指出《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四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五句话指出《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这五句话的主要信息进行压缩概括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输·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世界命运与共,青年携手共担。

(2)携手共创,吾辈之责。

(3)心手相连,共筑未来。

偏题立意:

(1)只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未体现“青年”这一身份意识。

(2)脱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情境限制,独立论述青年之责。

(3)没有一个春天不可逾越,曙光终将重现。(片面理解材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高考语文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