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3种精神,儒释道3大智慧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天的第五个节气。属于仲春到暮春之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


清明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此时春光融融,草木青青,正是郊游、耕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也是节日,人们祭祀祖先,踏青赏花。


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节气也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图片发自App

1

儒家: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祭祀扫墓是清明的重要习俗,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烧纸、祭祀先祖。


张恨水曾说:清明祭坟的诗数不胜数,但是一个农村汉子跪在坟前的哭声让人心绝。

今日是清明,你的儿子来祭坟。

哭一声,叫一声,儿的声音娘惯听,为何不答应?


清明节,是一个追念先人的节日,我们上坟扫墓,去重新连接自己血脉里的温情。


怀念去世的亲人,寄托沉痛的哀思。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我们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来源,我们缅怀先辈,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哀悼祭祀,敬畏历史,尊重生命。


它让我们不忘先人的恩泽,在祭祀追思中,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

荀子说:“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

君子把鬼神之说当成一种文化,小人把鬼神当成一种灵异的迷信。当成文化是好事,当成迷信就坏事。

“举头三尺有神明”倘无敬畏,则无恶不作,鬼神世界的存在,让我们拥有一份敬畏,让我们约束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图片发自App

2

道家:顺应自然,吐故纳新

清明的前一两日是寒食节,后一两日是上巳节。

在唐朝的时候,寒食节、上巳节正式归入到清明,三节合一,成为现在人们熟知的清明节。

寒食节人们熄火吃冷食,上巳节人们郊游踏青。

所以,至今清明节也保留了吃冷食和踏青的习俗。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新的开始。此时光照日长,阳气日渐充盈。


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清明时节,万物清洁明净,人也应该走出去,去自然界中吐故纳新,洗掉自己一年来不得亲近天地山川的暮气、衰气。

同时,道家也认为,在阳气极盛之时,吃寒食或者辟谷,可以把体内的浊气逼出来,使得身清心明,身心清净。

想要迎新,必然吐故。


今天我们不必接受古人的观念,但是这也启示我们想要生命常新,就要吐故纳新,努力向前。

接受新的观念,新的知识,不停地自我学习,自我更新。如此,人生才能自在清明。

图片发自App

3

佛家: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清明是一个踏青游览的时节,也是一个哀悼追思的时节。


一个是开心的游玩,一个沉痛的扫墓,二者岂不是矛盾吗?

其实并不矛盾,人们看到春光灿烂,却也感慨春光易逝。

其中有生的眷恋,也有死的哀伤。

哀悼先人,让我们感叹生命有限,人生无常,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曾国藩曾经说:过去不留,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不留恋,未来的不期待,心无杂念,活在当下。

人生在世,有爱欲,有贪恋,有困惑,有纠缠,有烦恼,有遗憾。

这么多多俗心杂念,如何得到解脱?


佛家讲:念念清明,时时当下。

不是要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要每个念头都了了分明而不为所动,念头来,能觉察;念头去,能不留。


这就是“念念清明”,也就是真正的“静心”,然后才能“时时当下”,归于本心。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风和日丽,万物欣欣向荣,人自身也开始愉悦振奋起来。


抛却杂念,踏青赏花,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节3种精神,儒释道3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