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化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品学兼优,是班级的英语课代表。一次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随机被送到医院后,很快得到缓解。父母不放心她的身体情况,就带她进行了各种检查,结果,各项身体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内。然而,从那之后,只要与Ali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她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发抖。如果不去想“要去上学了”,则一切如常。
父母无奈,没有办法,只能让女儿在家休养,为了不耽误课程,家长为Ali请家教,在家学习。Ali在家学习期间,情绪时长低落,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低,感觉学不进去,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三个月的时间,学习成绩从原来的班级前十名,掉落到中等偏下的程度。
家长和Ali都渴望能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学校恐惧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但初中生、高中生也会有患者存在。心理工作者通常将学校恐惧症定义为,由于某种内部的或外部的原因而对学校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对学习产生冷漠、不感兴趣的心理以及对应的拒绝上学的行为。
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与常见的厌学、逃学不同,也与一般情况下感觉到恐怖的情形不同,除了焦虑、紧张等情绪,最重要的是出现躯体症状: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汗、手抖、尿急等等。在病程的中后期,学生还会出现家庭暴力,通过摔打物品、攻击父母、自伤等行为达到不去上学的目的。
起初,获得允许在家里后,情绪马上平静好转,接着出现情绪低落消极懈怠,到后来变得情绪低落消沉、嗜睡。后期可伴随出现某些精神症状,如幻听幻觉、心境不良和抑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究其缘由。这事情的导火索是Ali被课堂提问但是回答不出。前不久,Ali在英语课上,被老师提问,忽然卡壳,没有回答出来问题。问题原本简单,老师嘀咕了一下“这么简单都不记得了”,同学们窃笑。Ali觉得羞愧难当,作为英语课代表愧对于家长、老师的期待和教导。
许多同学都有过被提问但是回答不出来的经历,有些同学很快忘记、有些同学立志改变、有些同学因此一蹶不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个性差异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儿童,大多从小受到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差。他们的性格大多有短小、害羞、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脆弱以及经不起批评等特点。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原因,他们对于学校集体生活不感兴趣甚至没有信息。
另外一个方面,在家庭支持的角度上看。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常常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程度,进而造成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对于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直至害怕上学。有的家长,可能因为缺乏对于孩子科学引导的方式方法,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随意训斥、讽刺或打骂,长期如此,会使孩子的心理过于紧张。其中一些儿童,因为害怕因为学习失败而受到家长的批评,进而演变为害怕学校、恐惧上学的情绪。
研究表明,75%的学校恐惧症学生的家长对成绩过分重视。
而在学校教育的方面,对学校产生恐惧心理的大多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受老师关注,甚至遭遇到同学的歧视,这也是产生学校恐惧的原因之一。另外,也有一些是因为年级增高、知识理解层次越来越深,学习任务日益加重,每天要应付排满的课程,甚至是拖堂和补课,再加上周穆的补习班,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并且体验到不堪重负的情绪。这种情况下,儿童容易产生厌学、逃学,甚至学校恐惧的念头。
最后,在疾病的角度上,某些疾病也与学校恐惧症相关。比如,广泛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节律性睡眠障碍、适应障碍、抑郁等。这些情况需要经过医生的专业检查来确诊。此外,有些学校恐怖症患者中,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积极性低,学习、记忆功能低下;睡眠障碍;出现头痛、腹痛、低热以及淋巴结压痛等躯体症状。因此,目前认为儿童慢性疲劳综合症(CCFS)可能与学校恐惧症有关
在治疗上,学校恐惧症需要综合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是学校恐惧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快乐疗法、家庭治疗、沙盘治疗、故事治疗、暴露疗法等多种治疗方法。
家庭治疗是矫正学校恐惧症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儿童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常,所以调养学校恐惧症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父母的个性特征、处事方式等都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影响。要相应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转变对孩子过于严厉、过于着急、打骂的教育方式。对于另一部分家庭,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还需要矫正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需要营造轻松的家庭教育气氛,多于孩子沟通交流。对于家庭关系不良,也存在某些心理症结的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参加心理治疗。
药物疗法是矫正学校恐惧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儿童。但是不可作为一种孤立的方法来实施,要将其与心理治疗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if !supportLists][1] [endif]赵庆.学校恐怖症的研究现状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国特殊教育 , 2011 , 11(3) : 94-96.
[if !supportLists][2] [endif]姜季妍,李晓非 ,任传波 ,等.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260例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2003 ,6(3) :229-230
[if !supportLists][3] [endif]武丽杰.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成因与防治.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7) :607-609
[if !supportLists][4] [endif]Christopher AK. School refusal behavior in youth. Washington : Ame Psych Associ , 2002 : 113-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