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的学习清单

最近几年的情况就是每逢疫情,必有时间安心读书。今年也一样,三四月份是集中读纸质版的俩月。比较值得纪念的是目前把老麦的都读完了,最近购入了他的访谈录和另外一本演讲集,下半年搞定。

纸质版和Kindle

The Cement Garden by Ian McEwan

“恐怖伊恩”时期的代表作

In Between the Sheets by Ian McEwan

“恐怖伊恩”时期的代表作+1. Dead as They Come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一个韩国恐怖片

American Born Chinese by Gene Luen Yang

ABC这本好处是in full color, 但个人并不是很喜欢。里面把ABCs刻画得过于stereotyped, 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放大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作者也想传达更多,但是并未感觉在对话、情节中表现出来。中间穿插了美猴王的故事。确实,我在很多小说中都看到过类似的legends, folklore穿插在主线剧情当中,但是ABC里面穿插的感觉没啥逻辑。此外,很多族裔小说中都会出现trickster, shape-shifter这种角色,在ABC里面就是美猴王了。但是到最后的“反转”和“变形”真的是让我大不理解。豆瓣给三星吧!

Persepolis by Marjane Satrapi

非常喜欢!前半部分主人公小时候对于国家历史、家族的一些认知让人忍俊不禁。战乱迫使她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奥地利。在这里,她开始试图融入西方国家和文化,但是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失败,又回到了她熟悉的国家,寻求安慰。回到国家后,发现自己接受的教育、没有彻底“西化”的状态让她在本土也是很不适应,最终再次选择离开。好在她有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爱她的家庭,让她可以不断成长,看清自己想要的。

Maus by Art Spiegelman

Maus, 读的有些压抑。内容其实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二战期间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屠杀,有些情节,比如一些无辜的小孩子被军官活生生打死,让人看了真的不舒服。很多情节和电影《钢琴师》有些类似。这本书的特点是作者把人都以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受迫害的犹太人是“老鼠”,纳粹军官是“猫”“狗”和“猪”,也很能体现不同群体的特点。

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2021, edited by Kathryn Schulz

很早就知道这个系列,今年正式开始读。书中的文章话题比较多样,有家庭教育、媒体、书评,不过最让人有反思的就是一些非洲裔包括其他少数族裔美国作家的发声:疫情交织着乔治·弗洛伊德事件。一个新的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外加一个蔓延几世纪的话题让这些作家饱受身心的折磨、拷问。在我们看来,对于疫情,也许美国等一些国家正在“躺平”,但是从更小的个体来看,谁不希望可以畅快呼吸、物资充足、没有歧视的生活呢?看到某几篇(尤其是最后一篇Witness and Respair) 的时候,真的是会让人去感慨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篇文章开篇和最后一篇的结尾,都提到了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锁喉时留下的最后那句 “I can’t breathe”.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editor有意为之。这是不是也在暗示过去这几年各种交织的令人窒息的状况呢?生理上的窒息,社会问题带来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们大喊出:I can’t breathe! 虽然基调有些emo,不过还是要抱有希望,就像文章最后说的那样,不管喊什么,都会有人 “hear us”, 告诉我们 “We here”.

Brown Girl Dreaming by Jacqueline Woodson

力荐!用诗写成的回忆录,只选取了年幼时期的经历,非常细致。读的时候总会想起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很温馨,尤其是Jackie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的每一天。可能是联系到了我爷爷也是患有肺部疾病,每当读到Jackie的外公咳嗽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些心痛。当然了,作为one of the colored groups, 即使是写日常的鸡毛蒜皮,也少不了各种对于种族问题的隐喻。很多作家都在作品中提到过“被漂白”,这部作品里面则是“不能把深浅色衣服混在一起洗”。

As I Lay Dying by William Faulkner

多年后再次拾起福克纳。这位大佬的小说果然还是要读原版。虽然描写的美国南方undereducated farmers的对话都是各种不规则的语法和词汇,但这位大佬的厉害之处在于再短的篇幅也可以让人想很多。对于声音、各种意象的描写,掺杂进一些复杂句,很多章节基本要读两遍才能读懂。最受触动的就是在Addie在离世时和一家人的对视以及望着自己的棺材那里。

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by N. Scott Momaday

中短篇,很早就知道,还是比较经典的神话、民间故事、口述传统、真实历史的融合。如果不是对于Native Americans特别感兴趣或者是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否则不推荐。

《孤独是迷人的》艾米丽·狄金森

《一间自己的房间》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世界读书日前后读毕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诗集。虽然这两本都不算小众,但却一直以来都是where I fear to tread. 正如伍尔夫作品序言中提到的“没有哪本书比它更容易让人误以为简单易懂”。一本引经据典,提到的很多作家都没有听过。一本在诗集里面算短的,但丰富的意象和上千的数量总会让人感觉有些无法捉摸。在考虑许久之后,还是选择静下心来好好读一下。两本书都是beautifully written, 好像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人眼前浮现一个鲜明的场景。伍尔夫尤其如此,又让我找回了之前上学的时候读她的作品时的那种感觉。比起小说,除了stream of consciousness, 也多了幽默地批评性别不平等的stream of quips. 对于狄金森,真的是感觉读多了会让自己心思也更细腻,因为你永远想不到她下一首诗会有什么意象,又会怎样去感叹时间的流逝。

《奥兰多》弗吉尼亚·伍尔夫

个人感觉不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看了中文版 (最主要的就是想偷懒) 很多年前看过电影,主角选的是蒂尔达·斯文顿,无缝衔接变性前后的奥兰多。小说的好处就是把主角的内心戏写的无比详细,尤其是在刚刚改变性别的那里。最后一章进入20世纪后的部分有些没大读明白。

《草仍然绿,水仍在流》托马斯·金

但凡是北美本土裔小说家的作品,肯定少不了把“祖传”的讲故事传统和各种民间传说、神话杂糅其中,外加上托马斯·金还把鲁滨逊、以窦马利、鹰眼、独行侠等出现在不同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各种西部片、历史上出现过的没有听说过的真实人物、法案、战争夹在其中,然后是三个家庭两代人至少四条主线剧情。段落很简短,基本都是native writers熟悉的storytelling形式,但讲真,没太读明白。

《假面的告白》三岛由纪夫

读的三岛由纪夫的第一本书,读完后大概知道了他为什么会追求形体改造。我在想,当他最后切腹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自己在年轻时在书和画作中看到那些殉难者时在感官、肉体上的刺激呢?可能是译本选的不对,读起来非常拗口。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刘擎

很少认真读讲哲学的书籍,不过刘擎老师把现代哲学家的思想都提炼出来,按照一条线捋出来,外加上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也让这些变得更好理解了。偶尔接触下,做下思考,不想过于深入,因为害怕会变疯。

《孽子》白先勇

读的白老先生的第一本书,写了形形色色的gay group的人。写的最感动的地方就是李青一家人的情感纠葛,王夔龙和阿凤的感情,以及傅崇山对于年轻一代的庇佑。一个感触:不管何时何地哪个group,always someone there for you. 

《小先生》庞余亮

一个刚刚成年的老师,记录下了农村小孩子的天真、淳朴。这些不加任何修饰和玄乎的教学法的描述,也能让人有很多反思。比如,“小先生”会把学生们在教室里调皮捣蛋扔的落了一地的纸飞机看作是“一座繁荣的航空港”;会在教室墙上信笔涂鸦的一些花上面添上几只蜜蜂;没有直接把孩子们凭借经验造的错误词语直接反驳掉而是作为非常好的教学素材激励学生观察生活、学会思考。诚然,孩子的种种行为会让作为成年人、想要维持秩序的我们感到发狂,说是要时刻保持宁静是很难的。但面对有时候让人感觉无奈的孩子,如果可以换个角度去看看他们,也许就能像这位当涉世未深的“小先生”那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对我而言,换这种角度考虑问题,也需要时间。至少现在来看,如果一进教室发现一地纸飞机。。。相信我的学生都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场景hhh)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到了阿城的《孩子王》和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三者各有千秋。《孩子王》以小说的体裁引发了一些对于教育的思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作文的时候对于“流水账”的定义,但是评论界对于小说本身也褒贬不一(包括王小波的锐评)。黄灯老师的这本书也写的很好,都是非常真实的当下的非重点学校学生的案例,即使对于不是老师的人也有启发。也会想到一些电影,比如《一个都不能少》《巴黎淘气帮》等等。一直会看到很多跟教学有关的书籍推荐,很多都是教学理论、方法、心理学或者是各种课堂实例。比起这些,我还是更喜欢类似于一些老师自己写的集结成册的教学札记或者散文,感觉这些鲜活的案例更能打动人。

The Economist, January 15th, 2022

课程需要,读的无比仔细,估计都可以开个精读专栏了。

樊登读书app听书

这半年听的书很多都是之前接触过的类型,很多内容也比较熟悉,但也正因为这样也更容易把学到的融会贯通。另外也试着听了一部分看似没大有兴趣的畅销书,试着去发掘一些有用的。更重要的,发现值得读纸质版的书。

自我提升类

《作文六要》

看完后,不禁去想,我们教给孩子的到底是“思考和写作的能力”,还是“模版化的思维”?

《拆掉思维里的墙》

《跃迁》

两本纸质版都有,但是一直没看,不是特别喜欢这种类型的畅销书。今年单位线上培训听了古典老师的培训,绝对听一下这两本代表作。

《减法》

《少即是多》

《解惑》

家庭教育类

《爱、金钱和孩子》

很喜欢这种把经济学融入到其他学科、更生活化的书。

《被忽视的孩子》

《感受爱》

《母爱的羁绊》

《原生母爱》

社科类

《贪婪的多巴胺》

历史类

《饥饿帝国》

《中国儒学三千年》

心理类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减压脑科学》

《你好,焦虑分子》

《无处不在的人格》

《与哲学家谈快乐》

商业工作类

《尝试工作法》

社科类

《善终守护师》

《瓦尔登湖》

《社会性动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上半年的学习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