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注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上周四周五两天进行了期中考试,周六便有家长打电话询问成绩,询问网上查分的方式,焦虑的心情隔空都能感受得到。周一早上一到校,几个班主任便七嘴八舌地告我:“家长们都急着想查分呢。”我说:“今天肯定能出来的,告诉家长稍安勿躁。无论急还是不急,分数就在那里了。”

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周一早上升旗的时候,一个同事对我说:“我一个同学的孩子,在S中上初一。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71分(满分120分),据说全班只有三个学生及格,家长们急疯了,说是下午要联合去找校长呢!”

显然,一场考试如同掀起了一场战争,山雨欲来风满楼。

“双减”对我们来说,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原本就有早晚自习,一年到头披星戴月,现在晚自习变成了托管,其实就是换了个称呼,和原来是一样的。作业呢?学校三令五申要少布置,争取每门课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但是学生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总有些学生在学校无法完成作业,回家得继续写。这其实不是作业多的问题,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问题。

成绩,刺激着许多家庭的敏感的神经。“双减”,似乎并没有减掉家长心头的焦虑。

班里的同学小琦,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但是在学习上表现得非常敷衍,上课不专心,一不小心就悄悄做起了游戏;作业不认真,只要能少写就绝不多写一个字,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怎么回事呢?他父亲和我说:”孩子每天晚上回家后还要上网课,有时候是一对一地到老师家里去辅导,周六日也排得满满的。孩子妈妈觉得要利用好课余的每一分钟时间。”话语间也很支持妻子的做法,但是他很困惑:“孩子的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呢,她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啊!”是的,孩子很聪明,但是,孩子也需要休息啊!如果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那她的课堂时间就成了休息和娱乐时间了。

我常常在上班和下班路上遇到一对母子,这是一位辛苦的母亲,早晨要陪孩子走到学校(走路时间十来分钟),中午再从学校接上孩子走回家,下午再送,再接。母亲的手里永远拿着一本教辅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在这十来分钟的上学、放学路上检查孩子背诵。母亲极严苛,要求孩子背的和自己手里的书上内容要一模一样;孩子无精打采,嘴里嘟囔着飞快前行,似乎想要把母亲甩在身后,然而母亲总是能紧紧跟上他的步伐。班主任告我说:“这位妈妈一到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就请假。她不能容忍这些课浪费孩子的时间。”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呢?老师说:“他太爱尖叫了。常常大笑,大叫。课堂上倒是呆呆的。”

“双减”之下,家长的焦虑,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面对着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考试成绩,恐怕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