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带给我们什么?

今天读了苏珊富沃德的《原生家庭》这本书,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帮助我们每一个人,罗列出了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呈现出来的各个状态。我看了这本书,不自觉就想到了我的童年,以及和父母相处的枝枝叶叶。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

第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记得在一本书看过一句话,如果任何技能都需要培训,那么,作为如何做父母这个学科,更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否则,孩子就是牺牲品。从职业的观点出发,我在近20多年职位生涯中,接触到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家长,对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深有感受。所有的父母都在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实际上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

第二,不称职的父母。也许职业环境等限制,很多家庭都会出现,缺失性陪伴。很多家庭结构,爸爸一直忙无工作。妈妈可能从出生到大学都在带领孩子,陪伴他各方面的成长。而父亲在整个过程中是缺失的。很多孩子,在妈妈对他进行管教的时候,就会想念他的父亲,把他父亲刻画成无所不能,面面俱到,没有缺点。一方面就会记恨自己的母亲,管的太严了。

第三,操控型的父母。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导致凡事都要参与孩子的选择,孩子任何事情,都要经过父母允许,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生活,完全是在父母管控制下的木偶。

第四,酗酒型父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无法解决自己问题,用酗酒来麻痹自己。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

第五,身体虐待型父母。初为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就会对孩子挥拳相向,或者体罚孩子。

第六,言语虐待型父母。从父母爱的角度出发,却说出了最狠毒的话。很多孩子缺乏自信,都来自,最初父母对他们的语言暴力。“你是猪吗?”“你笨死了!”“你活着有啥用?”这些刺激型的语言,也在导致不同年龄段孩子自杀现象一直在历年攀升。

第七,遭受性虐待。这个话题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近几年,我们通过媒体等渠道,会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成了这个群体的受害者。我们在痛恨罪犯的同时,相信孩子的父母也会非常难过。

以上列举出来,原生家庭的七项问题,就是想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对照自己的童年,以及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有没有受过类似的伤害?我们不是在指责父母当下的行为,而是为了疗愈我们自己内心的这种伤害,包括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父母爱孩子,是不值得怀疑的事情。但爱的分寸,爱的方式,确实应该学习。原生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组成模式,对每个人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在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候,我会想起来自己童年某个场景,结合我在养儿子的过程中,竟然会惊人的相似。作为父母,都想竭尽所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但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候,有意识无意识都会给孩子带来无法逆转的伤害。

我们都要接受自己的父母是一个普通人,然后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我们都要让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用当下的心境去理解父母,包容父母,悦纳父母。我们只有放下执念,走出埋藏在内心的阴影,才能拥抱阳光,才能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和全世界和解。未来的人生才会一路坦途,到达幸福的彼岸。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