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不是只有勇气就可以

没想到工作四五年后,我居然还会辅导学生高考,对象还是我阿姨的儿子。作为距离高考已经将近10年的人,我都忍不住怀疑自己会不会误人子弟。

当年我是高二下学期转学到外地读书,从一个偏僻山城、教育落后的小学校,转入一所全省排前十的重点高中,由于不懂方言、各科基础差、学习进度差异等各种原因,渡过了一段非常煎熬的日子。高考超出重本线十几分,录取到某重本,但心有不甘选择复读。第二次高考超出重本线四十多分,结果报考失误,撞上先出分数后报志愿政策引起的扎堆现象,以3分之差错过省内最好的学校,只能补录。

虽然我已经能轻描淡地说出这段往事,但不代表我能摆脱这段经历带来的痛苦和遗憾。

丨复读,是因为不甘心

“我差一点点就能达到目标”

“我只是还缺乏复习时间”

“我觉得我只要再努力一些就能考上”

我想,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我本可以”。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会选择初升高的时候直接转学;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宁愿不复读;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必然不会填报那所“我父亲喜欢的学校”,不会让自己带着这份遗憾和不甘渡过十年时光。也许,我本可以过得更好。

我实在太明白这种不甘,明白即使我已经考上重本但依然觉得自己“假如我早些转学我一定能考得更好”的期待。放弃别人眼中可能不屑、可能妒忌的成果,选择遥远未知又困苦重重的目标,根源都不过是“我不甘心”。

丨复读,就如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艰难

复读最痛苦的莫过于压力。

每一次进步都像是理所应当,每一次失败却又是倾盆大雨,冰冷无情地碾碎你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心理防线。选择复读,意味着要承担即使倾尽全力、可能更加一败涂地的后果。

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已经构造好的地基。然而如何找到和填补那开裂的缝隙,在地基上搭起堡垒,再将堡垒沟通联合,就将是远超于一般基础复习的难事。对如我这般资质平平的学子而言,从0-80,靠的是老师的讲解、参考资料的提炼和题海战术的铺垫;80-90,靠的是自己构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90-100,就是超越。

复读的过程,往往是80-100的路,要推倒重建知识体系,需要莫大的勇气;要查缺补漏提升知识水平,需要无比的耐心。

这注定就是一条艰辛的路。

丨复读,不是只有勇气就可以

只是拥有勇气的人,我并不会赞赏支持。

作为一个行动派,我从决定复读的那一刻起,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弱点。我缺乏的到底是系统性的复习?基础知识的沉淀?题量?还是自信?没有任何人能给我答案,包括我自己。

我首先做了高考卷的复盘,将所有可能错误的地方用心标记,然后思考每一条题目的失误原因。提炼出重要的失分点,再思考整体复习的方法是否有致命性缺陷,例如稳固基础只依靠强记知识点,却难以贯通,因此开始了第二次错题集的升级:基础知识点+延伸/变体知识点集合。再之后,为巩固自己的信心,我设定了最低和最高目标线,希望培养出处变不惊的应试素质。

即便如此,即便我拥有一整套的计划并且努力甚至固执地执行着,但我依然有崩溃的时候。某一次并不重要的周考,我因为第一次写出的作文不满意,重写又卡壳,在考试结束前15分钟,一直保持级里前三十名的我,在考试场上毫无征兆地悄然无声地大哭起来。

我从来很爱面子,那是我唯一一次的失态。

其实不是作文难写,其实不是害怕考砸,其实什么都不是。我只是忽然想哭了,想给自己理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支撑我前行的,不只是勇气,更多的是周密的计划和可视化的目标,更多的是为破釜沉舟而做的尽可能多的准备。虽然结果不尽人意,但我从不后悔,也从未轻视过自己努力的成果。我突破了自己的瓶颈,燃尽了那时的青春。

就正如我对阿姨所说的那样,只要是他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我都支持。

因为我希望他也像我那样,至少不后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复读,不是只有勇气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