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完成

颐和园西堤春景

如今,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发现自己也越来越容易被焦虑裹挟。

原来,活在小圈子里的人还只是与自己身边的人比较。现在,这个比较的对象扩大到所有的同龄人,还在不停地告诉你,比你有钱、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努力,再不努力,就不仅仅是被同龄人抛弃了,简直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搞钱焦虑、养老焦虑、育儿焦虑、学区房焦虑……一茬一茬地,像给你量身准备好了似的,投向你。

于是,哪怕没什么事,手指也控制不住地要去打开手机,看看是不是错过了什么新消息。划开手机的那一刻,我都被这个无意识的动作惊到了。瞬间脑补了一个机器人控制人类的科幻大片。

当我明明知道刷这些无用的信息只是在浪费时间放大焦虑,却还是无法自拔地刷时,我感到不太对劲。

当我沉迷于屏幕时,更容易忽视眼前的风景。过度读取电子屏幕的眼神,除了疲惫,就是疲惫。那些杂乱无章信息并没有转换为足以指引人生的智慧。反而打乱了原本十分宝贵的专注力。

为了逃离信息爆炸的网,我开始有意识地限制使用手机的频率。在我想要高效完成工作,想要投入地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会把手机放到看不见的抽屉里。选取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来回复消息和邮件。

当自己从信息漩涡中抽离的时候,注意力开始转移到身边,开始观察通勤路上遇见的有意思的人,开始注意身边的风景。

当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移开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路边的柳树开始泛绿了,地铁口的红叶李都开花了。北京的春天来了,来得这么静悄悄,来得这么突然。

那些嫩绿,那些花骨朵儿好像是突然冒出来似的。仿佛昨天经过树下,还没觉得,今天再经过,那绿柳就有点儿绿意了。

想来不是它们突然出现,而是自己没用心留意罢了。

你看,等你凑近了仔细辨别的话,枯黄的草地下面正藏着浅浅的绿芽,玉兰树灰色的枝桠上也正藏着尚未冒头的芽尖儿。

北方春雨贵如油,却也吝啬地下过几场了。具体下过几场了,也不知道,因为不甚留意。

惊蛰已过,马上就春分了,春分过了,就是清明节。

都市里的人对于节气已经没有那么敏感了。也是有了电子日历的提醒,各个自媒体也应景地发一发,大家伙才知道,哦,到这个节气了。

倒是不识字的婆婆,因为一生与土地打交道,反而能随口说出“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农谚。

北京的春天节奏很快,给人的感觉极短暂。一部分因为冬天太过漫长,完全复苏的时间仿佛要格外长一些。一部分又因为夏天来得很急,春天还没怎么着呢,夏天突然就来了。

最早冒头的是迎春花。一开始是零星的几朵,转眼藤蔓上就开满了一丛。紧接着是红叶李。红叶李的花有点像桃花,但要比一般的桃花开得稍早一些。

紧接着,开得早的桃花、杏花陆陆续续也接上茬了。亮黄的连翘,粉的、白的、红的海棠也将会陆续登场。

春天给人希望,大地将准备了一冬的礼物挨个送出,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热烈昂扬的生机。一切似乎都有了奔头。

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完成。借用里尔克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春天,再妥帖不过了。

虽然,原本这句话是诗人里尔克说给一个迷茫的年轻人听的,意在鼓励他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写诗不是个能速成的事儿。

在这个春天,读到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告诉自己,不要再被人为炮制的焦虑所裹挟,不要因为那些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鬼话而自乱阵脚。

每个人都不一样,阅历、积累、起点都不一样,并不具备可比性,也没有比较的必要。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生在罗马,那这样的话,自己还要不要去罗马?

比较的坐标,不应是别人,而是过去的自己。如果今天的自己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值得欢喜。

生活它有很多面,很难说,用这个一定换得来那个。

你对他人或许不重要,但在你至亲的人眼里,你就是那个独一无二。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唯一的主角,如何导,如何演,问问自己的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一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