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问何以成风景?

笔记1

笔记2

    今天读《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建议六: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隋性知识吗?

      正好最近在刘老师的启发下,我准备在这个寒假再把余映潮老师《余映潮初中语文创新放学设计40篇》重新认认真真钻研一通。切身的感受真的是一遍一个层次的理解。不怪有的人曾说好书要读上几十遍,方能品出它的真谛!

    余老师的每一堂课也就二三个主问题,板块化、诗意手法,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个语文大师的教学艺术。这正是我们这些晚辈应当不断孜孜求教的并为之努力的方向。

    冯卫东老师在书中写到:碎问=闪存=隋性知识。闪存,指的是“快速地保存”,而惰性知识的概念是由怀特海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称那些只被懂得而不会被理解、迁移、应用并且容易被遗忘的知识称为情性知识。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深处五味杂陈,喜忧参半。

    在我们当下的课堂,碎问碎答的课堂仍是一个主流,甚至有些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教学误区。这样的课堂,又怎能不会产生大量的惰性知识呢,我们的学生又怎会变得爱动脑筋,勤于思考?所其原因,这难道不是我们老师应当纠正完善的吗?这让我有些许的遗憾,又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走进网师,庆幸自己在今天读到了冯老师这样的观点,它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小小天地,使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早一点的觉察与醒悟。

      我们的课堂会出现:老师一讲,立刻就会,学生一做,立刻出错的种种状况,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往往忽视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生收获的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碎粒,学生又怎能真的学会?

    写到这里我越发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昨天我写了“明师”与“名师”之间有多远一篇小小的思考文,今天我更加明确了我从现在开始学习与努力的方向——改造我的语文课堂。

      因为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荒芜了我们的家园。我要先从模拟名师学起,先从名家的经典课例里淘金。扔掉脑子里那些陈旧的、固有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

      要勇于挑战自我,跳出碎问多问的课堂模式,让自己的教学迎来新的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问何以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