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杀鱼啊、提刀、虾啊、鱼酥,啊.....”这首温婉的歌曲去年在抖音不知不觉的就火了起来,古韵新唱的创新唱法,吴侬软语的清新脱俗,苏州评弹优雅的曲调,或配以汉服旗袍、小桥流水,又或配以粉墙黛瓦、假山园林,加上无人机航拍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抖音上向我们展示不同面貌的苏州古城,一时间苏州吸粉无数,抖音上也尽是网友翻拍。其实这是朱虹演唱的《苏州好风光》,抖音的配词带有恶搞的意思,歌词原本写的是“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 城里园林, 城外有水乡 ;哎呀、 苏州好风光 ,好呀好风光.....,也是苏州市的市歌,歌声把我们的心瞬间就带入了那个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

    二千五百多年前,伍子胥为了逃避楚王追杀,一路向东来到了吴国。当时,吴王阖闾为了与楚国争霸,广招人才,任用贤能。伍子胥向吴王进言,他说吴国在中国的东面有江海之患,四周又有着楚国齐国越国等强敌,而吴国的都城太小了,敌人一旦打过来,怎么抵挡?后来吴王阖闾便命伍子胥筑造了一座吴国新城。当时吴国土地地势比较低,很容易积水,伍子胥利用自然河道,开挖整修成纵横交错的河道,伸向全城,将淤土填成街坊,奠定了“坊市棋立,桥梁栉比,街坊与河道平行的基本格局”,最后在四周开挖了一大圈围城河道,使这座新建的城市一越成为“长江流域第一大城”,阖闾心中十分高兴,给它取名为“阖闾大城”。

    “阖闾大城”使得吴国土地再无洪灾之扰,他推动吴地发展,使得吴国成为鱼米之乡,吴王阖闾更是在他的辅佐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大城”就是古城苏州的前身。虽经两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苏州古城一直沿用着他设计的14.2平方公里的棋盘格局,在漫长的岁月里,城址基本保持不变,这在中国的城建史中,并不多见,也是中国建城最早的城市。苏州古城更是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以至于十三世纪时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伍子胥被称作苏州城市之父,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苏州古城中的一道城门改名为胥门,就连端午节吃粽子,苏州人也是纪念伍子胥而不是屈原。

      然而这个小时候大多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白脸白发白须的忠烈形象,结局却是悲剧性的。因向吴王夫差进言不要迷恋越国美女西施,续而被吴王夫差不信任而被逼自杀。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吴王夫差为了讨好西施,在苏州城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给她居住,而修建馆娃宫从太湖周边运输过来的木材漂浮在水面上,造成了整个河流堵塞。堵塞的那个地方当时叫渎川,因为“木塞于渎”,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作木渎,也就是现在的木渎古镇,而当时的西施居住的馆娃宫,后来被改建成龙岩山上的灵岩寺。

    在安史之乱后的一个深秋夜晚,天气即将入冬,霜露也布满了天空,在没有月色的漆黑夜色里,不时还传来黑乎乎的乌鸦叫声,姑苏虽然在江南一带,但此时此景,还是让人身体上不由增添了几分寒意,岸边的红灿灿的枫叶,被来自江上渔船渔夫深夜捕鱼点起的一闪一闪的火光,照映着显得的更加好看,但是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丝毫带不起我欣赏的兴致。这里是我进入姑苏城的第一站,姑苏城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躲避战乱南下逃难的我该怎么办呢?这场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呢?我所在的大唐何时才能回到之前的开元盛世呢……“铛铛铛铛......一阵阵穿透心灵的钟声划破天际,把我的思绪瞬间带回。哦,原来那是不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伴随着秋夜里缓缓流淌的江水,犹如醍醐灌顶般的飘进船舱里,又击在了睡不着觉我的心头上,让我顿无倦意,那钟声仿佛在静静的告诉着我,那历史变迁,那春秋战国,那秦汉隋唐,无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中描述的场景,这首自孩提时便熟读的唐诗,让我们每个人自小便对诗里描述的场景心生向往。我曾经在初春的晨曦中,于黄鹤楼远眺长江向西航行的船只;在艳阳高照的午后,站在岳阳楼上看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水,在秋日的黄昏时分,坐在赣江上的船头看着夕阳余晖下的滕王阁;但是暮秋深夜里探访寒山寺,我是从来未曾去过的,更是从未想过的,那种阴寒,那种月色,那种孤寂,那禅院钟声,那落魄潦倒的心境,缺一不可;但我还是有幸在烟雨蒙蒙的日子来到寒山寺,登上普明宝塔的塔顶,聆听着风雨穿透的风铃声,看着不远处那饱经沧桑,再一次重新修建好的枫桥。

    张继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失意中写的诗居然让他成为苏州城市旅游史上最伟大的文案之一,诗里描述的秋夜里的美丽与哀愁,可以影响至今,甚至于从不单单在国内广为人知,更是流传海外,比起李白杜甫,张继在日本可谓人尽皆知,就是因为日本人对这首诗情有独钟,至今还被选入了日本小学的课本。国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写到“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我们今天在看到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写的那些优美细腻的文字,文字里缓缓流露出来的美丽与哀愁……不难想象日本最初的文化根源在哪里。1929年的时候日本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这个寺庙就仿造苏州的寒山寺而建,也立了一座石碑,也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还建了一个夜半钟声钟楼一座,以及在的溪谷清流上专门架了一座枫桥。

    我喜欢苏州,每年都要去几次,一是近二是静;去了多了就慢慢爱上这个城市,爱她山水秀丽园林水乡,更爱她文人雅士书卷底蕴;在这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些极具分量的名字,有在桃花庵边写下《桃花诗》的唐伯虎,有在沧浪亭边写下《浮生六记》的沈复,还有自小生活在苏州的冯梦龙,耳听目染长大后写了《三言》......

    在这些人物里面,我最喜欢的是金圣叹。国学大师钱穆说“没读过金批的《水浒传》,就等于没读《水浒传》。”我喜欢金圣叹是从《金圣叹批评本水浒》开始的。一方面金圣叹在水浒书中加入了精妙的评点批注,让读者领悟书中人物和文笔的精妙所在。更是开创性的把全书腰斩,水浒传全书120章回,70章回后梁山好汉的在宋江的带领下向朝廷招安。金圣叹觉得这样不符合逻辑,梁山好汉如此豪迈性情,怎么能接受朝廷招安?他将后50回删去,将梁山伯108将的人生定格在卢俊义的太平梦中。没想到这一批一删,火了300多年。

      更开创性的是,金圣叹提出了一个精彩的概念,叫“六才子书”。它们分别是《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集集》、《水浒传》、《西厢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庄子、屈原、司马迁被视为不可撼动的经典,在那个时代无人争议。《水浒传》和《西厢记》这些原本在当时有着“又黄又暴力”之称的小说戏曲,被他和孔孟语录等经典著作放在了一起,而他也从此背上了离经叛道狂放不羁的名声。在他“六才子书”概念下,通俗小说与戏曲自此被提升到了与正宗文学经典一样的地位,这在三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胡适先生在近代白话文运动中,撰文写到金圣叹为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公元1661年,年过半百的金圣叹乘坐着一叶扁舟,从苏州城西憩桥巷家中出发,航行十几里,来到了虎丘,与好友聚会。离别时朋友们问金圣叹,回家后打算做什么?他说自己想要完成评点的“六才子书”,和他所追慕的偶像陶渊明一样,不同流合污,过着隐居诗书生活才是他的愿望。谁知虎丘聚会两个月后,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捕,后被问斩于市。关于金圣叹名字的说法也颇有戏传奇性,据说当时苏州城里的文庙孔圣像在金圣叹出生后发出一声叹息,父母得知后把他取名金圣叹。

    “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这句众所周知的广告语,出自于宋朝第一旅游文案苏东坡。虎丘自古就有“吴中第一名胜”称誉,相传吴王阖闾墓在这里,还一起埋葬了那二把宝剑“干将和莫邪”。古时候登上虎丘塔,可以将整个苏州古城尽收眼底,姑苏美景一览无余。  从虎丘乘船至阊门渡僧桥,航行七里山塘河,水路两岸乃《红楼梦》描述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虎丘的美,山塘的繁华,真乃一路风景一路情。

    若选在烟雨绵绵的春日,包上一艘乌篷船,从虎丘沿着山塘河缓缓而下,岸边桃红柳绿、粉墙黛瓦,房屋多为前沿街后枕河的江南古宅,河上多有石桥,石桥横跨河岸相连街道,都是不知那一朝那一代留下的古桥,代表着这个古城斑驳的记忆。船在古老的桥洞下穿流而过的瞬间,船头上身穿蓑衣划桨的船夫,细雨击在船舱上淅淅沥沥的雨声,桥上那缓缓而过撑着油纸伞的汉服姑娘,岸边饭馆飘来阵阵美食的香味,远处远而近传来糯糯的评弹声.......让人仿佛在心里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一般,雨水菲菲雾气蒙蒙,雨声中自带一缕缠绵一分诗意,都市的喧嚣,人生的烦恼,都随那雨水落在河面上的涟漪上,与河水一起流淌逝去……

    而这些今日在苏州已然看不到了,山塘河早已淤泥堵塞,河面上飘着菜叶。前些年去泉城济南,从黑虎泉乘船一路航行大明湖,心中突然想到苏州,不免有些伤感。这个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城市,如今山塘河居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当初的缔造者苏州老市长白居易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不会写那首《忆江南》,就算写也是“离开姑苏几多愁,山塘河上愁更愁。河淤两岸臭!”去年在苏州西山摘杨梅经过山塘河,看到已经在清理淤泥,好像是打算恢复这一航道,不知现在好了没有……

    古往今来,山塘街向来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钟爱之地。清朝的康熙乾隆下江南,明朝的唐伯虎点秋香,都出现在山塘街,而如今山塘街昔日的富贵繁华早已不在,在汹涌人潮的游客吃货的冲击下,山塘街也晋升为苏州吃货一条街。肉质细腻的酱猪蹄,外酥里嫩的臭豆腐,采芝斋的蜜饯......而我最喜欢的是香香甜甜的糖粥。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侬格肉,还子侬格壳。张家老伯伯,明朝再来哦”。过去在苏州,卖糖粥的小贩挑的器具叫做“骆驼担”。这骆驼担可不得了,可以把灶具,碗盆等全都放在担子上。小贩一边挑着担子,一边敲着梆子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现在去苏州,若是走在山塘街青石板路的小巷里,有幸闻到一股淡淡的桂花的清香和甜糯米混合的香味,再看到巷边站着满头银发的阿公阿婆,再传来几声阿婆吴侬软语的叫卖声:“卖糖粥了,要不要买糖粥哦!”这就是——糖粥。要是买上一碗,依靠着青石板路的巷子里,眯着眼睛用心慢慢的品尝。糖粥刚吃下去会有一股浓浓的桂花香涌进嘴里,随后是滑入舌尖入口即化的雪白糯米小圆子,加上深紫色的赤豆又软又酥,以及蜜糖带给味蕾的享受,耳边顿时响起《舌尖上的中国》的那句“ 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

    苏式汤面是我去苏州必吃的苏州美食,苏州面讲究“宽汤硬面重浇头”,一碗正宗的苏式汤面就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致和内敛。春天有三虾面,夏天有枫镇大肉面,秋天有灵岩寺素面,冬天有藏书羊肉面......我最喜欢的是山塘街奥灶面馆里的“白汤卤鸭面”。卤鸭则以自然生长的大麻鸭为食材,鸭肉老汤烹煮后肥而不腻。加工好的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其软硬适度,口感适中。面条整整齐齐,一丝不乱地码在古朴的青花瓷碗里,浸润在白汤中,白汤头上盖着薄薄的一层熟猪油和葱花,吃入口中鲜香满溢,每次都让我连汤底都喝的光光。和面一起端上来还有圣女果、花生、笋丝的三样小吃,配上一杯碧螺春茶,仪式感满满。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在苏州最有名的就是苏州园林了。清朝时期苏州成为江苏省省会,又得益于丝绸纺织业的发展,苏州一跃而成江南工商业中心,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园林对苏州的重要性,就像西湖对于杭州,故宫之于北京。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风格和艺术水平。而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艺术,和前辈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今天我们想要真正了解苏州园林,无需买门票,免费参观的苏州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苏州博物馆分老馆和新馆,老馆是国内保存完整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传统的江南园林风格,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新馆是1999年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这位世界建筑大师将封笔之作留给了自己的故乡。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享誉世界的成就与少年时代苏州的生活分不开的,曾经的贝氏故居狮子林,也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贝律铭85岁才开始设计苏州博物馆,并被他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他将对苏州、对身上流淌的中国血液、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几何形体的热爱,都融合在了这座苏州博物馆里。

      走进苏州博物馆,你永远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随着曲折的石桥慢慢走,竹林和山石交相映衬,灰白色调下,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山水画中......参观博物馆可以如此完美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还可以是这样的……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是让贝聿铭最为煞费苦心的。他“借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将巨石劈切成片,通过燃烧,制造出阴影,做出立体的效果,进而调整每一块石头的位置,使石片颜色由深入浅、高低错落地排砌于墙前,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山水画。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一幅中国传统美术山水画的意境......

      苏州园林的美,美的在于靜。相比扬州园林的清雅俊逸,南京园林的帝王之气,苏州园林那种静怡与诗意,就如同诗词一般斟酌吟唱、反复推敲的;让人不管是走在曲径通幽的画廊上、还是站在太湖石砌成的假山前,又或是坐在曲水流觞的亭台中、那种源于自然的梦幻之美,让人顿生移步换景、触景生情的意境。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式美学,让每个中国人进入园林后,在视觉上产生飘逸而梦幻的似成相识感,并在江南维系了近千年,又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如同我们共饮长江水一般,以至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千方百计,不远万里都要来到江南,来到苏州,来到园林,走上那么一着......这正是苏州古城特有的文化魅力,就如同一千多年苏州老市长白居易所写“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前些年自己在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辗转了一个多月的旅途后,我将归途的缓冲点放在了苏州,苏州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火车站,各种几何线条组成的菱形、方形、圆形的粉墙黛瓦世界,颇有苏州特有的园林风格以及文化底蕴,用以洗脱长期旅行带来的那种疲惫感再好不过了,只在火车站附近走走停停,第二天还是要回上海。在从山塘街吃完自己念叨着的那碗“白汤卤鸭面”后,我从山塘街慢慢的走去苏州火车站。临近车站的那一刻,我从入口处回头看了一下南广场,因为来的略早了些,广场上面对着火车站的高大塑像吸引了我,中国很多城市的火车站都有塑像,但都是面向城区,屁股对着出站的游客。正因如此正面拥抱游客的苏州站的塑像,吸引我近距离的看了一看,走近一看原来是苏州人范仲淹,塑像底座刻着他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据说,从隋唐到清末,苏州出了近四五十个状元,如今社科院院士里也不乏苏州人。而苏州正是有了“先忧后乐”的这种精神,以至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苏绣、丝绸、昆曲、评弹、园林水乡、周庄同里......。在范仲淹的背后是环绕苏州古城长长的护城河,河的对岸是伍子胥修建的平门,一起守护了苏州古城二千五百多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