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力(英文是Karma),是一个出自宗教的词汇。并且我在外国人口中也听到过他们讲“Karma”这个单词。证明它是东西方世界都很流行的词语。今天我想根据我的经验和理解,来科学地解析一下业力。
业力大概出自古印度相关原始宗教。后来被引入不同教派。所以根据不同出处、不同文化、不同派别解释都不相同,无一定论。那些不科学的理论,那些我们无法去科学验证的说法,这里不谈。今天就来肤浅地说一说现实生活中“某些业力”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现实业力的影响
我认为:现实生活中能对自身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理解为业力。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对身体,心理甚至对“人的本性”,“内在的自己”都产生影响。
业力的产生:有时候业力是由我们自己内在产生的。有时候也是由他人给我们的。也可以说是传染给我们的。更多时候是双重作用产生的。
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一个人骂了你。你生气了,并与对方打了起来。这时就产生了业力。
这种业力的作用就是让你不舒服。让你的心里不舒服,也让你的身体不舒服。并且以后如果还有机会还会产生与对方的种种不舒服。这个“业力”的影响是不是很大?既有当下的影响,也有深远的影响。
换外方式:
同样的,还是那个人骂了你,但你没有生气。没有情绪变化,心理很平静。这时你的选择性马上就变多了。
这时你可以有三个选择:
一、你平静地无视对方。就当没听见。
二、你平静理性地分析后,理性告诉你对方的骂对你的人格有了侮辱。在众人中产生了第三方影响。虽然你没生气,很平静。对方的骂人攻击手段也没有对你心理造成影响。但你的理智分析和判断后,决定还是要去惩罚他。
你这时就可以没有情绪,理智地去打他。这时你可以打得更好,更准,更恰到好处。自己更不容易扭打受伤。你也可以表演一下,装出来很暴怒、很凶像要杀人的冲动。来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让他慌了神乱了阵脚……
以上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答:业力不同
就自身主观当下影响来说:前者有业力(因为生气了不舒服已经对自己有了影响),后者没有业力(因为没有生气,自己主观没感觉没影响)。
就客观长远影响来说:两者都是有业力的,因为长远来看,双方可能还会有接触与不愉快。
下面说说第三种选择:
三、不生气,并且“秋后算账”。
第三种选择,没有生气,事情过去很久才打击惩罚对方。古人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样不论主观还是客观都没有了业力。(主观:没有生气所以自己心理没有受影响。客观:不会受到他人报复,因为他人都忘记了,或作坏事太多记不清得罪过谁了)当然这过程中要有实力的增长和智慧的圆满的运用。
注:此文我们不讲“不科学的东西”。只说“现实业力”。业力无非就是主观影响与客观影响。只有做到保持觉知,不被境转,不被人转,不受影响。以“无我”的状态和境界,用智慧来行为做事。这样业力就没有了针对目标。因为你已经空了,无我了。业力就找不到要攻击的目标和对象了。
接下来说说业力的传染性。
业力的传染性
业力是可以传染的。你所处的环境,你周围的人,他们身上的业力会传染给你。
举例说明:
一个小孩子生在一个健康家庭,父母都是身心健康的人。和一个小孩子生在一个不健康家庭,父母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这两种情况的业力是不同的。一个会传染正面业力,对小孩子有帮助。一个会传染负面业力,对小孩子成长不利。
一、如果生在健康的家庭。
比如:父母都是身心健康之人。父亲正直,坚毅,勇敢,仗义,交友广泛。母亲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充满慈悲和爱心。那么,父母双方的正面业力就会传染给小孩子。如果不考虑外部社会影响的话。一般而言,出生在这样家庭的男孩子则会更加仗义疏财,正直刚强,乐于交友。出生在此家庭的女孩子则会更加温柔大方善良有爱心。
二、如果生在不健康的家庭。
比如:父母都无知,父亲死板没有人缘,母亲自卑、狭隘和悲观。那么父母双方的负面业力都会传染给小孩子,让小孩子也继承了父亲的死板没有人缘,和母亲的自卑、狭隘和悲观,以及两个人共有的无知。农村的老话不是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说法吗?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化解?
只有当小孩子离开家庭,独自到学校以及到社会中去,并且能意识到到这一点之后。才能进而努力清理疗愈自己,使自己“脱胎换骨”,方能清洗摆脱掉这些负面业力的纠缠和捆绑,发心“断舍离”消除业力的传染,消除业力对身心灵的影响,清理疗愈自己。
以上就是科学理解业力的传染性与如何摆脱业力(无我的境界与自我清理疗愈)。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人每一天睡下与醒来的过程,就是一次“小我”死亡与重生的过程。(人格是有多层次的:小我或假我、头脑我,表面的我VS大我或真我、内在的我。)
“小我”或称为“头脑我”,他是由一系列的记忆和概念组成的。每当一个新概念获得了肯定和确信与进入,一个旧概念就会被打破消除,就是一次“头脑小我”的死亡和重生的时刻。
一个人记得他是20年前的他,只是记得他还叫那个名字,实际上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灵都已经不是20年前的他了。已经是两个完全或根本不同的人了。
人的一生就是小我不断的死亡和重生的过程。正如人体生理组织所有细胞7年就换一次。人的细胞都知道死亡与新生,何况是我们的概念性的自我呢?死亡与重生,直到小我无限接近大我,接近那个智慧与爱具足圆满的大我。人就圆满了。
致读者:感谢大家阅读!读着感觉有“相应的部分”就好,没有也不必挂碍。语言与文字本来就是很片面的东西,只能表达有限层面的意思。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是靠想就能想明白的。甚至,有些“知识”也不是靠语言和文字所能表达的。
随境感悟,随心写作, 随机分享,随缘阅读,随愿坚持。也欢迎随喜赞赏~
作者:我是赵散闲——专注“身心灵”领域,分享“身心之道”,表达我当下所认为的“正知正见”……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不定时更新,有灵感了就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