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学习第十二天

今天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讲得是被动接受信息时如何判别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的可靠性要怎么来判别呢?主要可以从这么三个角度来做判断:

第一,传播角度。当一条信息传播到你的眼前(耳边)时,它可能是已经经过了无数次加工的。而每一次加工,它都会被传播这条信息加入自己的理解。所以当它传给你时,很可能在转述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了。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答案是追寻信息的源头,不论我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这个消息都会有它的源头,这个源头可以是官网,也可以是原创人。只有找到了这个消息的源头,并且找到消息中与你获得的消息高度相关的部分进行对比,你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真的可靠。

第二,质量角度。当你找到了信息来源后,你就要对这个信息源的质量做判断了,比如说,你首先可以看这篇文章是谁发表的。比如说,如果这篇文章的原创是美国的CNN,那么它就有很大可能是Fake news(毕竟他们的现任总统都是这么说的)。但是如果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新华网或者人民日报,那么它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然后,你要看看这个作者或者媒体是否具备相关报道的资质,比如说最近的那个瑞典环保少女,天天鼓动别人罢课罢学来抗议游行,这种对环保没有做过真正深入了解的人做出的评论和演讲可信度就很低。而我们的丁仲礼院士,对环境气候的研究就很有见地,这样的人说的话,质量就很高,我们就要多听一听。

第三,立场角度。当你找到了信息源,并且确定这个信息的质量很高的情况下,接下来一步就是审视一下这个作者的立场了,比如说,你读到一篇vogue里的大咖写的关于时尚穿搭的推荐文章,当你知道他是gucci的代言人时,你就要考虑到他的立场可能是处于他代言人的身份给你推荐他自己代言的品牌。再举个例子,你在国内的新浪微博上,找到的一些“公知”的言论,他们的立场很多都是精美,精日,崇洋媚外的,当你看到他们的言论时,要考虑到他们的这种立场,才能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内容(不然你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跪的那么彻底)。

这是我们接收到国内的信息的时候,比较好的处理方式。那么,对于那些外媒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三个步骤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要稍微多一点的步骤就在于,国内媒体的客观程度我们能理得清个大概,但是国外的我们可能就不这么门清了。也就是说,对于国外媒体,我们还要加一个步骤,就是要用我们的微信小程序西方媒体查一查来查查它的存在性已经它的客观程度。知道它到底存不存在,以及客观程度如何的前提下,我们再来按照查询三部曲进行查证就高效多了。

今天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三部曲要学会,先查传播偏差,再查质量情况,最后了解作者立场。继续加油!

2019-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学习第十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