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忆

        我自己参加高考是在2001年,如今,高考监考也已十几次了。

        那时的高考还安排在7月份的7、8、9号,小暑节气前后,天气要比6月份闷热的多。今年高考期间的干热风碰巧非常强烈,毕竟已是芒种时节,但考场里的空调冷气充足,让不少怕冷的考生都披着厚厚的春季校服。 殊不知,当年我们的高考必备装备是风油精、薄荷油和湿毛巾,而且那七月的考场里连个风扇都没有。还好,当年老天对我格外眷顾,给我派了个最好的考号:30号。懂行的恐怕都要会心的笑了,那正是考场门口的位置,最通风,最透气。

        与现在相比,天气热还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竞争的惨烈。今天的孩子,只要考了,好歹都有个学上,而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却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我们的高考——“黑色七月”,绝少再听见今天的高中生称他们的高考是“黑色六月”了。我们那届昌乐四中98级3班,刚入学时有将近90位同学,到毕业高考时只剩下50几人,至高考揭榜,只录取了7个本科,而且全是普本,一个重本都没有,竟还是一个创造了历史的好成绩!当年全县共录取了800多个本科,而现在,全县仅一本录取每年就达2000人,说当年的高考是“黑色七月”名副其实。如今,我们这批同学都已步入中年,虽然天南海北,各行各业,但大都还算活得清白坦然把吧。何必过于纠结于一张试卷呢,路有千千条,每个人都活成他本来的样子,如此,便好。

        在这几天入住的酒店里,也有不少提前就订好房间的考生和家长,有钱有闲的家长真是什么都豁得上。即使家长陪不上,本县多年前就形成了惯例:凡去异校考试的考生,都有空调大客全程护航。想当年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考试前一天,像一群拥挤的小猪仔一样,连同铺盖卷儿被塞进各种各样的破公交和货车里拉到县城,“借居”到城区学校的空教室里,全班几十名男生挤到一溜大通铺上,女生也一样,条件真叫一个苦。但记忆里的老师们非常贴心,每晚亲自为我们打好灭蚊药。我猜测陪考的老师们都是一夜不睡,因为睡上铺的同学们是没法挂蚊帐的。还记得那几天的伙食也特别好,早上有鸡蛋,中午和晚上是炖芸豆、炖土豆,加了肉。

        那时候还没有热情的红丝带出租车和各种志愿者,农村中学更请不到专业从事考前心理调适的演讲励志哥,家长们能做的就是在高考听力时自发堵堵路。记得最新鲜的就是刚刚成立的移动公司给每一个考生赠送了一件T恤衫,白色的,胸前是移动公司的标志,后背是四个字“祝你成功”。祝福考生的心是好的,但指望金榜题名的考生每人买一块手机上大学去就不现实了,反正我是压根没敢动过向父母开口的心思,一块手机的费用,相当于那时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年年高考第一天的作文题都会成为热点。我们是最早开封试卷,但按照规矩又不允许看一眼试卷的人,这怎能忍得住?瞄了一眼,今年的作文是要让考生展望遥远的2035年,要展望,自然需要回忆。2035年,这群考生也会和我一个年纪,他们会回忆起什么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