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不了情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中学时候的我看到一些作家和诗人的名字,往往只知晓他们的几个文学作品,随着求学和阅读面的拓展,我逐渐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陆游出生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官,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他也只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却遭遇了人生中的首次挫折。

绍兴二十三年,陆游去京城参加锁厅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次年陆游又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初入仕途。许多诗人常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其实大多都是志大才疏。只有陆游才是真正怀才不遇的人,明明可以位居榜首,却被除名。他并没有因为时局黑暗和朝廷腐败而退隐山林。而是关心国事,积极上书言事,年轻时曾多次提出北伐中原的策论,却没有被朝廷采纳。

梁启超曾写诗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的许多诗歌都表现了他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从“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从弱冠之年到白发苍苍,从未变的,就是那颗心系家国之心。

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

放翁的一生都心系着社稷,心念着沦陷区的百姓。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放不下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权。"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的不是个人的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诗人绝望了没有?没有,他没有绝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虽然心情很沉痛,很遗憾,却还满怀憧憬将来的某一天能够收复中原。

终于,他期望已久的统一实现了,不过迎来的不是头戴范阳帽的宋朝军队,而是射雕逐雁的蒙古铁骑。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身许国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