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Ⅱ 讲座犯困,咋整?

来,想一个问题:一年中你要听多少个讲座?Teacher一枚,校本培训、学分培训、师德培训等零零总总,少说15个打底吧?那么,在你心中留痕的有几个呢?你对待听讲座这件事的态度和心情又是如何?

01

最近,遇见了一个特别特别有趣的人,此人的工作你在电影中才能看到,此人的人生经历,就连电影都无法呈现其精彩……剧透一点点,就一点点哦,当当当!FBI、谈判专家、解救人质、黑天鹅集团……是不是超级兴奋?超级期待?满怀好奇?

决定——满足你!此人就是《掌控谈话》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前FBI谈判专家来自美国的克里斯.沃斯,这样有趣有料的人,聊上三天三夜,不不不,三个月怕也不会无聊吧?我打算再花1-2周跟他“聊聊”,然后就放在记忆里,把一些有趣的方法试着去践行看看。

读后感?非也。书还没看完,早上刷牙时想到书中所言谈话中的关于“标注情绪”和“校准问题”,突然联想到了关于讲座的问题,就让思维天马行空的发散一下吧。

02

思考文章最开始的问题,从我个人经验来说,入职至今大大小小讲座听了不下几百场了,组织的讲座也不下几十场……啥感受?

情绪而言,大部分是被动的、消极的、无聊的;身体状态是僵硬的、腰酸背疼的、犯困的……

规定的讲座情绪很低,自己想学的讲座,也常常会因为低于自己的预期而影响情绪。

记忆而言,我记住了哪些讲座?只能是某几个片段、某几个人,哪怕是清华复旦等各类大咖,听时激动崇拜,回头连个人影都记不起了。那些特别会讲故事的,表情比较生动经常微笑的,能照顾听众感受的,稍微留下了些许印象。

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容的输出,你真正感兴趣的人和思想理念,你会主动去寻求相关资料,认真聆听和记录。

03

假如你要进行一场面向百号人以上的讲座,你如何使大部分人愉快的渡过这一个小时?主要谈论情绪,当情绪被看到并有了标注,还采用了“校准”,这样主讲人与听众就能得到和解,彼此有了共同的目标,这一小时愉悦感将会大大提升。

主讲人的内容都是固定的,事先准备的,而听众则是带着各种目的来的,看热闹的、政治任务的、学习的、要资料的……可以试着怎么做?

花3-5分钟“标注”出情绪,制定共同目标,课前的这几分钟非常重要。

①假设这一个小时,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愉快”。互动时,首先标注出听众情绪,“你想从今天的讲座中得到什么?” “你觉得如何使自己在这一小时变得愉快?”——“内容不吸引你怎么愉快?”“主讲人不够靓丽吸引你怎么愉快?”“你想要的东西没有讲到,你怎么愉快?”……

②通过一些“校准问题”和潜移默化的“掌控”引导,刺激听讲人从被动接受听讲,到主动思考,这一小时我到底打算让自己干嘛?

√ 可以是获得一小时的休息睡眠和放空;

√ 可以是尽情的玩手机;

√ 可以是听到需要的内容做记录;

√ 可以是拿到相关资料;

√ 可以是观察主讲人的语言表情和听讲人的状态;

√ 可以是角色对换,如果是我,我怎么讲或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 可以是选择记录今天讲座内容的三句金句当做收获;

√ 可以是……

③主讲人标注出听讲人的情绪时,听讲人会有被看到的好感,思考自己这一小时到底想要什么?就有了目标和愉悦感,哪怕我就是想要获得这一小时的放松放空不想听,结束后也不会觉得是一种被逼着罚坐的痛苦感和抱怨。

反之,听讲人之前就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能得到什么后,就不会在讲完后因为低于自己预期而陷入那种烦丧情绪,觉得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而是能从多种角度让自己至少有些许收获,最重要的是“愉悦”!

ps:多少次校本培训,看着结束后老师们一脸“生无可恋”的姿态逃出报告厅时,内心是在反思和不解的,辛辛苦苦请的专家,折腾半天,老师们其实根本不想要或者收获很小,彼此都是一种负担,这样完成任务对大家来说都没有意思。与其短信提醒老师们“不要玩手机”,不如试试这个“标注情绪”和“校准问题”的方法,主持时,先来个无痕的“掌控谈话”,改变,从微小处入手,从提升一些些老师的愉悦度开始。

04

令我想起了一节特别沮丧的九城区公开课,前期接触学生时,孩子们表现都非常好,互动也很愉快。正式上课了,成了我一个人的独角戏,奋力的挽救也没辙……越上越郁闷!结束后,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老刘师父一句话点醒我,“你看看后面老道的教师课前怎么跟孩子互动的?”天呢,原来看似那些鼓鼓掌啊、拉家常,课前这3-5分钟居然如此重要!

这次教训让我在省比赛的抽签上课中一举获得所有小初高学段课堂环节第一名的佳绩,为什么?临时抽签,临时上课,刻意有意特意试着抓住了课前的3-5分钟与孩子互动,当他们的紧张被我“标注”出来,当我无痕的用了所谓的一些“校准问题”和笑话,孩子们的情绪被我扭转了,我们有了共同合作的好的方向,一节课,非常顺利……

思考:失败的课,为什么失败?因为只关注了自己的情绪,自己紧张个不行,忘了孩子们比我更紧张。后面的事实更是进一步说明了,当情绪问题没有解决,同样的内容方法,事情变得越来越不乐观,甚至快要上不下去了,气氛极为低压。这就能理解,居然还会有鸦雀无声的篮球课、足球课了。

05

总结:无论是讲座也好,上课也好,人际交往也罢,我们要试着看到事物背后的“人”,看到人的情绪,试着采用一些实用的方法去践行和扭转。让一切合作都变得顺风顺水!

知人心啊,人心啊,能知人心,方能得一切啊!


2020.4.10  星

ps:今日份散装思考,脑子不由自己控制,老要自动转起来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心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Ⅱ 讲座犯困,咋整?)